以温州人特有的眼光识才、选才,以温州特有的机制
引才、聚才,以温州特有的政策重才、用才,以温州特有
的环境育才、留才。——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市长钱兴
中
有经济学家评价说,在一些地方经济低迷的时候,温
州仍然是“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地方之一”。1998年,温州
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3%, 财政总收入增长18.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 这些事实为经济学家
的评价做了最好的注脚。
温州经济的活力来自哪里?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市
长钱兴中说:温州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活力的源泉是
人!
招才引智:从“招手”到“牵手”
去年两会期间,钱兴中代表曾在北京邀约全国各类人
才到温州创业。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和筹备,今年1月21日,
温州市委、 市政府率200多家温州企事业单位进京“招才
引智”。此次人才洽谈会气氛热烈,成果显著,超出了不
少人的预料。
进京前, 温州共有218家单位要求引进人才或技术,
而实际上参加洽谈会的单位超过了300家, 很多原先没有
报名的企业派人到会场搜集信息,然后在会场外约人洽谈;
技术洽谈原安排北京方面100人到会, 实际到会人数达420
人,迄今已有40个技术项目签约,另有40多个正在落实;
人才招聘洽谈会原计划引进各类人才近800名, 结果达成
意向的已有5200多人,现在已落实、 并上报市政府的有2
97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应届硕士以上研究生有42人),
各企业自行招聘的人数一时难以统计齐全。 预计到今年7
月份,落实人数会大大超过800人。
如果说一年前钱兴中市长的邀约是向全国人才“招手
”,那么一年后可以说温州已经与各地的人才“牵手”了。
温州人独特的人才观
在市场经济中先行一步的温州人对人才的重视是发自
内心的,他们多年来实实在在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重
用人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观和人才机制。
温州民营经济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90%以上,
“求贤若渴”几乎是所有温州企业家的共性,他们知道人
才给企业带来的是经济效益,是竞争优势,因此,他们不
遗余力地在内部培养人才,从外部引进人才,与国外进行
人才对接。但是,温州企业家们对人才的期望值是务实的,
对人才的识别和选择更是务实的。
技术密集型企业神力集团的总裁郑胜涛说:“我们没
有指望某一个人来改变一切,改变整个企业的命运。我们
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人才。人才并非越高级越好,关键
是匹配。”将人才称为“企业发展原动力”的万家集团董
事长陈成曼则提出,技术、管理、营销三类人才要匹配。
他认为,企业的技术力量强大,就能不断开发新产品,保
持发展后劲;新产品要快速打开销售市场,就要有一支高
素质的营销队伍;而只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才能把技
术部分和营销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益的企业。这
就如同高速火车要在高标准的铁道上行驶,要有现代化的
控制和调度系统。
温州企业除了重视人才的才能之外,还特别强调人才
应具备两种精神:一是吃苦耐劳精神;二是不拘一格、敢
想敢干的精神。在进京招才引智洽谈会上,温州长城鞋业
公司副总经理周津淼看中一位应聘的男青年,认为这位当
时正在一家国有大型商场做销售的应聘者完全可以做长城
鞋业的销售经理。周问这位青年人,为什么要放弃那么好
的单位,来民营企业应聘。青年人回答说,单位离家太远,
天天骑车上班太累了。周大失所望,没有聘用他。周津淼
说:“温州人闯荡市场,靠的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年轻人
怕苦怕累肯定不能适应我们公司的工作。”
人本集团总裁张童生创办轴承厂时,立志要生产高精
密度的轴承,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厂家的水准,实现替代进
口。他邀请了几位国内颇有名气的专家来厂指导,但是这
几位专家长期在国有企业工作,习惯了以“达到部颁标准”
为目标,他们认为张童生的想法是“异想天开”。张童生
坚信,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质量标准只能有一个,那就
是“市场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就是死路一条。
最终,张童生没有与这几位专家合作。他认为办企业就要
敢于“异想天开”,但要实实在在地干。
温州独特的引才机制
温州重视人才,除了温州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许诺的在
工资待遇、解决住房、职称评定、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上
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之外,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吸引着
全国各地的人才呢?
首先是诚心。温州人求贤的诚心表现在不拘一格的人
才引进方式上,各类人才为温州工作可以采取调动的方式,
去温州定居,因种种原因不能去温州的,也可以采取长期
聘用、临时聘用或担任兼职顾问等形式。有一位美籍华人
是美国一大型科研所的专家,他对温州的灵活机制情有独
钟,表示要到温州去,与一家企业合作开发高科技产品,
温州市长和企业家都劝他不要离开美国,双方的合作照样
可以进行,因为离开美国对他的专业研究不利。这位专家
深为感动,认为温州人为他考虑得很周到。
其次是温州灵活的人才机制。企业引进人才就是为了
创造效益,所以温州的企业总是千方百计让人才发挥最大
的潜力,同时给予人才应有的回报。从东北一家国有企业
来到温州一家民营企业担任总工程师的老林说,在温州的
企业里,你今天有了改进设计的想法,明天就可以试,如
果可行,当时就定下来,不必像有些企业那样一级级报批。
他认为,温州这种讲求实效的灵活机制是吸引人才的最有
力“武器”。
时代集团在招才引智洽谈会上聘进了一名医学博士。
这位博士带着一个基因工程项目准备与时代集团合作。当
记者问集团公司卢总将如何任用这名博士时,他说,专家
们有理论深度和科研开发能力,但是往往不了解市场,所
以集团公司将对新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
如果有市场潜力,集团将为这一项目投资金、建厂房和配
人员,这位博士可以当总经理或总工程师,并拥有公司股
份。
在温州,不但民营企业重视人才,国有企业也有卓有
成效的用人之道。东方集团是温州最有实力的国有企业,
其下属分公司的总经理、总工程师大都是从全国各地聘来
的。集团总裁滕增寿认为,企业引进人才应该是一项不间
断的日常工作。他把自己的用人之道归纳为:“记人之功,
忘人之过;用人之长,帮人之短;用足能量,按功重赏。”
三是温州特殊的社会环境。温州是一个开放的地区,
这个“开放”不仅是政策上的开放,也是社会心理上的开
放。温州的700万人口中,130多万在全国各地经商,近50
万人侨居世界各地, 同时也有100多万外来人口在温州工
作。温州人有一种“以天下为家”、“四海之内皆兄弟”
的社会心理倾向,他们对外来者是非常宽容、愿意接纳的。
另外,温州人历史上就重视商业,崇尚“义利并举”的观
念,不管是为官、经商,还是行医、做学问,只要有所成
就,都会得到温州人的尊重。改革开放20年来,温州人更
是对社会各行各业一视同仁,唯成就论高低。各类外来人
才都能很容易融入温州的生活环境,只要有所作为,都能
得到社会的尊重。
温州独特的育才环境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企业应该是一个学习性
组织,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终身教育。在正泰,谁都不能说
‘我够了’。”人本集团的张童生也有一句话:“我们的
公司应该像一所学校,员工到了这里,既能学技术、学管
理、学营销,又能学做人。现在我们公司最大的财富就是
这批人。”改革开放20年来,温州引进了很多人才,同时
也培养了很多人才,尤其是一批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游刃有
余的经营管理型人才,而几万家民营企业则是培养这些人
才的“企业大学”。
人本集团总裁张童生创办轴承厂时,就把目光盯向了
高考落榜生。 1991年9月,他从温州周边的农村地区招进
了第一批30多名高考落榜生。他认为,高考落榜生中有很
多可造之才,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的成就绝不会比大学
毕业生差。农村的考生能吃苦耐劳,他们落榜所经受的家
庭压力和社会压力都非常大,如果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创业
的动力,那将是非常巨大的能量。
从1991年9月到1992年2月的半年时间里,张童生对这
批特殊的员工进行了高强度的培训,这批高考落榜的学生
没有辜负他的希望, 在6个月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中专
机械专业两年的课程。在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张童生还
通过军训、登山、谈心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自强
自立精神。1992年6月,轴承厂正式投产, 事实证明了张
童生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这批在他的培训下走出了落榜
阴影的员工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他们所有的能量和创业
决心都在工作中爆发出来。轴承厂生产的高精密度轴承很
快就达到了能够替代进口的水平。
在此后的几年中,人本集团又从温州周边的农村地区
招聘了多批高考落榜生。现在,这些员工大多已成为集团
各部门的中坚力量, 而人本集团每年依然要投入150万至
200万元对集团的1400多名员工进行培训。
像人本集团这样重视培训人才的企业在温州是很多的,
且各有各的模式和方法。正泰集团采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
方式,提供资金和场地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创办了上海理
工大学正泰学院,对集团员工和经理进行培训深造。此外,
正泰还经常邀请国外专家来公司讲学,或把公司的中层经
理送到国内外的知名大学进行培训,仅1998年正泰就选派
了18名经营管理人员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MBA课程,4名经
理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企业管理。
温州企业在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的同时,也毫不放松
对人才的培养,这一做法使得他们始终能获得“新鲜血液”
,保持创新的活力,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温州人将不久前举办的“招才引智”会视为坚持以人
为本,发展市场经济的一次“人才总攻势”,它的实际效
果过一段时间会显示得更加明显。坚持以人为本的温州经
济,的确能给人以许多重要的启示。 叶蓁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