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对目前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业内人士
提出了今后要大规模开辟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即让更多的
人花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但是,这项据说是在西方启
动消费颇灵验的办法,在我国却遭遇了不少尴尬。不久前
的京城“首届贷款购车展销会”上,主办方曾出巨资打出
广告,然而前来咨询者仅七八百人,没一位当场圆了轿车
梦。一位姓钟的女士的话颇耐人寻味:贷款手续太麻烦,
不如买二手车方便。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由金融机
构提供信贷,支持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或进行消费活动。如
住房按揭、信用卡透支、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等。资料
显示,国外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中,个人消费信贷一般占
20%至30%;香港则高达40%至50%。而我国的商业银行
对个人商品消费发放贷款仅限购买汽车住房,其它几乎不
存在。信用消费与一次性付款的消费形态相比,其“胃口”
显然更大,汽车、商品房等都不需要个人具备现实的支
付能力才能去购买。信用消费的介入可发挥“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由于银行或信用服务公司直接为个人垫付余款,
生产厂家的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加快。以个人住房贷款举
例说明,个人按首付30%的规定比例若先付三万元,房地
产开发商实际得到的是10万元的销售款回笼。银行推出个
人消费信贷对自身也大有益处,据分析,现在,各家商业
银行的贷款基本上完全贷给了企业,这样的贷款结构不利
于银行经营风险的化解,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的效
益不佳会拖累到银行,所以银行也在借机寻求更好的贷款
途径。人们不禁要问:对个人和银行都大有好处的消费信
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为何却频遭尴尬呢?(二)首先是意
识不强。我国居民习惯于把钱攒到能一次性支付价格后再
去实现消费。这使得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的特性被抑制。
西方人无论是买车还是购房,并不会等赚足钱后再去消
费,而是潇洒地办妥分期付款手续后把货提回家。跨入消
费信用化时代,西方国家居民储蓄率并不高,美国中产阶
级家庭在银行存有3000美元以上的属“凤毛麟角”。不光
个人观念上有障碍,银行和商场经营观念同样存在障碍。
按照我国传统的经营观念,“对公贷款”即便出问题也不
怕,而“对私贷款”就像难以跨越的“雷池”。而一些商
场认为分期付款风险不小,因而不敢推广此项业务。现行
信贷政策也有不少欠完善之处,以购车信贷为例,有的购
车者就是给复杂的贷款手续吓退的。据了解,个人购车申
请贷款要备齐申请书、户口簿、抵押物和抵押物的估价报
告、保险单等12份材料,缺一不可,若材料齐全且符合要
求才能在两天后拿到车钥匙。个人消费信贷办法落伍于消
费者的需求,也是制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难题。以信用
担保为例,银行对贷款申请者提出的手续要求,根本上是
围绕个人的资信转,看申请者是否具备偿还能力及个人信
用。在操作中,不少购车者因难以达到银行认可的信用担
保标准而被否定,根据购房贷款的经验,有人建议求助保
险介入来作担保方,但以往的尝试又表明这样做的风险很
大,保险公司对购车者道德风险防不胜防。(三)消费信
贷,问来问去,老百姓愿意借,银行也愿意贷,又为何难
成契约?答曰:缺乏配套制度。而“制度”说来也不神秘:
汽车抵押要登记,以免随意过户造成纠纷;个人信用要
评估,以免银行贷款借易还难。在市场体制尚在确立过程
中的今天,为交易安全而设立的制度和个人资信的评价体
系我们确实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业内人士更一针见血地指
出,目前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之所以发展缓慢,并非是市场
需求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这对矛
盾。事实上,由于相关政策不够配套,1998年实施的住房
和汽车两种个人消费信贷,在形成购买力之前大多是以牺
牲即期消费为代价的,也就是说,只有收入较高并对未来
家庭收入有较稳定预期的消费者才会接受这样的个人消费
信贷业务。就城市而言,我国正处于一个以“住”和“行”
为重心的消费结构升级阶段。1997年我国出售的商品住
宅中,私人购房已经占到六成,全国汽车销售量中私人购
车已经超过四成,由于住宅消费和私人汽车的价格往往是
家用电器商品价格的几十乃至上百倍,如果继续依靠居民
自我积蓄,消费者在购买前的积蓄期就会过长。而世界各
国在进入“住”和“行”消费升级阶段时,居民消费模式
均同步发生变化,即逐步进入消费信用化时期。业内人士
认为,我国虽没有达到全国的消费信用化时代,但适度扩
大消费信贷已成为缓解生产与消费现存矛盾的必要手段。
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从扩大消费需求入手才是
抓住了扩大内需的关键,而消费需求的有效扩大一定程度
上需要借助于消费信贷的支持。信用消费可把居民消费需
求提前释放,对扩大内需起推动作用,并转变人们过分依
赖储蓄积累的观念。同时,可加快生产企业的销售款回笼,
形成良性循环。虽然信用消费在我国仍存在不少困难,
但经济学家、银行和商家都对此表示乐观,政府对信用消
费也采取支持的态度。去年以来,多家机构陆续开办了住
房、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消费
意愿。但从整体上看,还需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延
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消费信贷手续,降低各
种收费标准。尤其应重视信用卡在消费信贷中的作用,适
当增加信用卡的透支额度,降低透支的罚息利率。李文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