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Sina Ads.

   首页> 财经> >新闻内容


民企改造国企四大难题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9日 11:46 中国经济时报

    政府大力倡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
组、改造,意在通过开放所有制“边界”盘活国有存量资
产。此项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举措,却在上海遇到
了不小的难题。

    上海市工商联近日的一项课题调研表明,该市非公有
制企业参与国企“三改”的现状是数量不多、参与面窄、
规模偏小。就参与面来说,尚未普遍触及真正的国企,仍
只是以参与整体乡镇企业的改制居多。

    其实,近几年上海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不慢。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1998 年全市各类经济增长中,个体
私营经济的相对增长率最高,达26 %。上海市常务副市
长陈良宇去年底明确表示,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企“三改”
那么,阻碍跨所有制“边界”流动的原因又何在呢?
上海市工商联调查发现,至少存在四大难题。

    其一,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国有企业在与非公企业的
接触中明显存在“四怕”:一怕公有制比重下降而承担政
治风险;二怕国有资产在产权转移中流失;三怕职工安排
没保障;四怕引发社会震荡。有的政府部门也存在类似的
顾虑。

    其二,市场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尚未健全。立法滞
后是非公经济参与国企“三改”难的突出矛盾之一。现有
的法规包括产权交易中的规定,都存在某些相互冲撞的问
题,造成资产评估、产权交割、房产过户、工商变更等环
节的不畅。

    滞后的立法难起规范作用,有的政府部门角色错位更
是“忙中添乱”。一些乡镇政府仍习惯以国有资产方的面
目出现,有的以行政干预手段影响资产价格的核定,有的
随意低估国有资产价格,有的硬性压低非公企业的资产评
估值,这些都影响了非公经济参与“三改”的积极性。

    此外,上海虽已有产权交易所,但产权交易尚未形成
“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价氛围,“一对一”式的协议
成交居多。市场聚合作用、价格发现机制没有形成优势的
产交所,也难以在非公经济参与国企“三改”中发挥促进
作用。

    其三,人资分离难。国有企业人资不能分离制约了产
权跨所有制“边界”的流动,操作难度增大,经常引起交
易价格上的争议。国企职工怕成为非公企业雇员,而有抵
触情绪,对非公经济参与国企“三改”形成较大的阻力。
同时,人资不能分离也加重了非公企业参与“三改”后的
经营压力和风险,原国企冗员过多或人员结构与非公企业
的需求不相适应,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甚至拖垮企业。

    其四,非公企业自身也有不足。有的非公企业受扩张
欲望驱动,没有慎重选择对象,就匆匆签定协议,实施购
并或合作经营后尝尽苦头;有的则属于动机不纯,抱着捡
“皮夹子”的心态参与,没想到风险就此孕育。

    上海市工商联课题组组织专家为促进非公经济介入国
企“三改”开出了“药方”。专家们认为,发展混合所有
制经济应在市场主导下进行,当务之急是形成一个规范的
操作过程。产权交易应选择竞价的形式,从而使价格发现
功能得以发挥。他们还建议赋予市场中介机构以部分监管
职能,通过完善资产审核、财务稽查制度等一系列监管措
施,加强对非公企业参与国企“三改”这一特殊市场的监
管,做到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保障非公企业的正当权
益不受侵犯。

    同时,要防范产权出让风险。由于承担债务、承担职
工安置或兼并采取的是资产抵扣方式,产权出让方应慎重
考虑受让非公企业的实力和资信情况,并在合同中订立制
约条款,最大限度地防止有些非公企业将接收下来的原企
业债务和职工一推了之。

    有关专家称,应尽力尝试解决人资分离问题的途径。
遵循“因企制宜”的原则,对有条件的企业力求全部剥离
职工后再改制;对停工或半停工企业,转让前先裁冗员挂
靠再就业中心,企业改制后吸纳一部分进行劳动力重组;
整体接收原企业职工的,也应通过新合同改变劳动关系,
形成法律意义上的人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