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人们指出的“应试教育”之弊,其实有相当成分
并非“应试”所造成。其中首要原因是资源不足。一个理
想的教育体制应当在实质上做到“有教无类”,人人平等
地共享教育资源。可是事实上我们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由
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更由于我国多年来教育投入严
重滞后,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甚至低于经济发展
水平类似我们乃至不如我们的许多不发达国家,也低于政
府允诺的水平,还由于我国至今仍对社会办学与民间教育
投入有诸多限制,使得教育资源的短缺极为严重,为争夺
这些资源的竞争也就极为残酷。所谓“考试对学生的摧残”
说穿了就是竞争的摧残。如果不改变“短缺加剧竞争”的
局面而只是取消或弱化考试的作用,那“非考试的竞争”
(走后门弄特权等等)对多数学生而言岂不是更加残酷吗?
在资源制约的条件下,制度的不合理又进一步加剧了
矛盾。我国目前“应试”的残酷并不在于考试本身,而在
于现体制下考试的机会太少,以至于“一考定终身”给学
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压力还不只在于体能负荷,尤其
在于精神负荷。如今的许多应试悲剧都是因后者而发生的。
我国大学“严进宽出”的畸形做法是导致“高考病”的根
本原因,而“宽进宽出”是不可能的,“不考而严进”则
是为弄权作奸提供可能的倒行逆施,因而效法国际流行的
“宽进严出”之制也许是惟一出路。放低高考门槛,筑高
大学毕业门槛,变孤注一掷式的“竞争”为平缓的过程或
竞争,这比简单地排斥“应试”要好得多。
除了“严进宽出”外,我国高考制度的另一大弊是不
合理的考试资格限制。尤其是禁止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
考的规定简直毫无道理。过去有这一规定或许是因为计划
经济下职高毕业生实行定向分配,现在大部分职高都已不
包分配,却又不许参加高考,这就使由初中升入普通高中
的“中考”竞争之剧远甚于高考。加之初中不允许复读,
往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之难远甚于往届高中毕业生之参
加高考,于是“一考定终身”现象实际上由高考提前到了
中考,竞争的残酷性也大大增加,给年龄更小的孩子造成
更大的压力。而其连带效应更使得小学升初中、甚至幼儿
园升小学都日益带有了“一考定终身”的性质(今年北京
等地缩减完全中学之举更加剧了此种现象)。
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升学率也许不如普通高中,
但这不能成为对职高生实行资格歧视、剥夺参考权利的理
由。在职高不包分配而普高(包括完中)又实行缩减的今
天,禁止职高生参加高考已不仅是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它
还可能发展为社会问题。而今日被归咎于“应试教育”的
许多弊病,其实有相当部分都是不合理的考试资格限制造
成的。在这一点上,传统的科举制还比今天的制度“开明”
些。科举时代“应试”者不限于“应届”,也没有在秀才
中划分“职高”、“普高”那样的等级。许多士子皓首穷
经、一试再试而终获功名的事情,如今往往被用作“科举
误人”的反面典型,但科举误人主要是误在“学什么,怎
样学”的问题上,而那种应试资格的宽松给人提供更多机
会并促使人终生进取的机制,却是与今日发达国家的现代
教育体制有类同之处的。并且正如今之识者已经指出的那
样:在当时读书人并无其他出路(这并非“应试”之过)
的条件下,这种安排也算是最“不坏”的安排了。秦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