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 文化艺术>北京晨报 >新闻内容

北京晨报

开春话剧舞台静悄悄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15日 15:59 北京晨报

    虽说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但关心话剧的朋友可能
会发现进入1999年以来话剧舞台显得尤其冷清。两个
月过去了,已上演的几个剧目《红色的天空》、《都有一
颗红亮的心》、《长子》、《珍珠翡翠白玉汤》、《面对
面,门对门》都没给观众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记者采访
了北京人艺、北京青艺、北京儿艺和中央实验话剧院近期
将上演的剧目,结果是第一季度里基本“没戏”。

    回首1998年春天的话剧舞台却是热闹非凡:《虎
踞钟山》赢得江总书记的赞扬:“话剧的魅力是不可替代
的”;人艺剧院任鸣导演的荒诞剧《等待戈多》和李六乙
推出的中国首部荒诞剧《雨过天晴》都为北京的话剧舞台
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虽引起多方争论,却不失为一种探
索。实验话剧院的《死无葬身之地》获多项大奖,演出加
演若干场,仍场场爆满;姜文主演的《科诺克或医学的胜
利》受到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引起轰动;此外还有《保尔·
柯察金》、《玩偶之家》、《思凡》、《花房姑娘》、《
三角钱歌剧》、《整理过去》等。各出戏虽褒贬不一,票
房有赔有赚,但话剧舞台却是相当热闹的。

    而今年年初《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第一轮在儿艺剧场
上演平均上座率只有40%,而第二轮记者去看的一场只
有寥寥50人左右,冷落的掌声让人心寒。于是在败走京
城之后,该剧制作人谭路璐决定“京内损失京外补”,率
全班人马到外地“走穴”,做巡回演出。而另外一出在中
戏小剧场上演的《面对面,门对门》打出“贺岁话剧”的
旗号,结果因票房不利,没有坚持到贺岁的时辰就提前结
束了演出。

    记者就这种冷清的局面采访了北京的各大剧院,了解
到各大剧院今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务是排戏,上演要“拖后”
到下半年,为国庆50周年献礼。看来,今年的话剧市场
“好戏在后头”。除此以外,今年已上演的几出戏的票房
差强人意,必然给将要上演的戏带来一些压力,不敢贸然
出手,也是目前舞台沉寂的另外一个原因。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话剧舞台无论是从
数量、内容和形式都不在一个水平上。那么是否还有什么
“幕后的”原因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演如是说

    记者就今春话剧冷清的问题采访人艺的导演李六乙,
他说:“我们也着急排戏呀,可是没有合适的剧本。导演
的能力要依靠剧本这个载体才能表现,就像没有老舍的剧
本,怎么会有焦菊隐导演呢林兆华导演也是因为有了高
行健的《绝对信号》,导演的创作不是个体,而是集体创
作。”对于符合人艺这样一个国家级剧院水准的好剧本就
更难求了,因此,人艺今年上演的剧目目前只定下一个—
—重排老舍的《茶馆》。

    回顾1998年的话剧演出市场,可以发现,排演外
国经典名剧已成风潮,国内原创大戏却少之又少。那么,
我们的编剧在做什么呢

    剧本“难产”——编剧怎么说

    “没有好剧本”是每次采访都会听到的一句话,以至
于让人觉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众所周知,人艺今天的成
就是和当初拥有老舍、曹禺等优秀的剧作家分不开的,他
们的经典剧目至今仍是人艺的保留剧目。

    那么,难道今天话剧真的后继无人了吗

    一位现在在影视剧创作圈里相当有名的作家,现任中
央戏剧学院的副教授。他曾说过:“话剧是我的本行,我
当然最愿意写话剧。但写一个话剧本子至少也要琢磨半年
左右才敢动笔,一年写一部好本子就很不易。一个本子大
约能卖一万块钱。而写电视连续剧,最快一天出一集,一
集就好几千块,我也要挣钱养家。所以我尽量在上半年将
电视剧定额完成,留出时间搞艺术。”

    这位从事话剧创作的编剧所说的话代表着相当一部分
“话剧人”的心态。写话剧本子是件“费力不讨好”的苦
差,不如影视剧有钱赚,又不如写小说的出名。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每年培养十几个编剧,而他
们当中毕业后从事戏剧相关工作的人也是寥寥无几,除了
经济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活阅历不够,很难
写出见功力的剧本。所以多数人也就抛弃自己的本行,另
谋出路了。

    就想让自己过得好点——演员的说法

    其实,很多大家从银幕上熟知的明星当初都是话剧演
员出身。比如巩俐、姜文、李保田、江珊、史可、张国立、
徐帆、陶红、吕丽萍……那么他们为什么离开话剧舞台,
原因不言自明,影视剧很容易出名嘛。

    记者采访了一位从中戏表演系毕业10年的演员,他
说:“虽然话剧是本行,但靠它吃不饱饭呀,毕业后再没
上过台,现在一直演电视剧,就是想多挣点钱,让自己过
得好点。”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每年从中戏毕业的舞台演员在毕
业后大多数奔向影视剧了,虽然还是在心底热爱话剧的,
但能在话剧舞台再露面的人只是极少数。

    当然,其中也有像姜文这样功成名就之后,重登话剧
舞台“过一把戏瘾的”。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全面的
好演员,那就不得而知。但对于绝大多数演员来说当然就
没有这么潇洒。

    游戏没规则——对制作人的说法

    除了国家剧院上演的剧目以外,现在话剧市场的大多
数话剧尤其是小剧场话剧都是由独立人来策划和运作的。
像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个体户”。独立制作的话剧其中包
括去年比较轰动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和前
年姜文主演的《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等等。

    那么制作人是做什么的

    首先是要选一个剧本,组好导演和演员以及服装、道
具、舞美一班人马,就算“建组”了;然后就是找一个投
资方,也就是掏钱的,双方谈好票房的分成,订合同。接
下来就是联系剧场,交场租;到文化部门申请演出许可证。

    青艺院长谈起制作人时说:“现在制作人搞的话剧多
是商业话剧,有很强的商业目的,公司投入了,就要有回
收,投资方多是急于回报,想打一枪就跑。不可能有长远
的计划。这样,很难保证戏的质量。话剧市场缺少既有艺
术眼光又有商业头脑的专业制作人,当前很多制作人把搞
话剧看作买卖,以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实验话剧院的演员兼制作人刘铁钢更是直截了当地说:
“戏剧根本就没形成市场,商人投资话剧,时机尚未成熟,
公司要愿赔钱就搞话剧。”

    据记者了解,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科诺克或医学
的胜利》投资大约200万,这种大制作在话剧市场上难
以回收;由林兆华导演并参与制作的《等待戈多·三姊妹》
至今拖欠场租;《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的制作
方与投资方翻脸,投资方不再投钱,并没收门票自己卖,
把制作人撇在一边。小剧场话剧《情感世界》投资8万,
欠演员劳务费一万元。更有《保尔·柯察金》、《歌星与
星星》等话剧因资金问题提前结束演出。

    由此可见,企业投资话剧还有很多问题,事实是:赚
钱的少,赔钱的多;多数投资方都沦为了“赞助商”。原
因是:话剧演出市场还没有符合市场规律的“规矩”。据
说有关演出的法规正在制定中,近期将出台。旦愿游戏在
有了“规矩”之后,会有秩序有章法起来。

    也许这一段时间舞台的沉寂正如国画中的“留白”,
是为繁荣话剧在沉寂,是期待着下半年的好戏如雨后春笋
般冒出来。

    背景资料:

    1997年北京话剧589场,19部戏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共148场,4部戏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共108场,5部戏

    中央实验话剧院:共139场,4部戏

    独立制作:共184场,5部戏

    中戏戏剧研究所:10场,1部

    1998年北京话剧场次:449场,21部戏

    北京人艺:近100场,3出戏

    中国青艺:共107场,5出戏

    中央实验话剧院:共60场,4出戏

    独立制作:共182场,9出戏

    和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