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 文化艺术> >新闻内容


陈丹青 你不该暮气沉沉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12日 17:39 文艺报

    提起当年的陈丹青和他的《西藏组画》,谁都不会否
认--他代表了中国八十年代初写实主义油画的高水准,是
一位名副其实的画坛英雄 (其地位应和当年的罗中立及其
《父亲》一画相当)。

    直到这次, 他远从美国回到南京(他曾在南京郊县当
知青)举办同画新作展, 人们对他本人的热情依旧不减。
小小的“品阁会馆”内,人头攒动。只是我,看着展览却
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在厅内转了两圈后,只冒出了
四个字的体会:暮气沉沉。

    八十年代中期,陈丹青去了美国。在异国他乡一呆就
是十六个年头。这十六年中,他既不可能进入美国的主流
艺术(美国的主流艺术并不在意你是“中国的米勒”。 而
陈丹青又缺少谷文达他们的智慧), 也没有想过用自己的
高超手艺去画高级行画, 以迎合商业画郎的口味(像陈逸
飞、丁绍光辈)。 更重要的还是:他的艺术被活生生地拔
离了养育、滋润它的根土,而又无法在美国重新移植,即
例是移植,也免不了“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的结果。正是这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把陈丹青推入了一种
“无画可画”的境地。他留下的,只有一个足以自尊的文
化身份(中国的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 对陈丹青而言,文
化身份也就是人格、国格)。 为了这个改变不了的文化身
份(包括他最爱穿的一身中装),他也只有回到画室,继续
翻读他的画册, 临摹古人的笔墨(这一现象姑且称为艺术
休闲吧,但愿他不会永远这样下去)。

    陈丹青无疑是失落了。失落在无根的美国纽约高楼群
中。这也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在国外淘艺毕竟不同于淘
金。淘金难,淘艺则更难。君不见,八九十年代出国潮中
流失的艺术家(不限于画家),在远涉重洋后,真正能成就
一番事业的,又有几人?!聪明的恐怕还是那些在国外转
悠过后, 就回国来继续搞自己课题的艺术家(如罗中立、
周春芽)。 正如一位流落海外的批评家所言:中国当代艺
术的主战场只能是在国内,不可能是在海外。

    值得庆幸的是,国人至今还能记得陈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