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 文化艺术> >新闻内容


话剧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12日 17:29 北京晚报

    话剧市场走过了热热闹闹的1998年,迎来的却是1999
年年初的一段短暂空白,至少在4月之前, 各大剧院将无
一出新戏上演,喜爱话剧艺术的观众怕是要空守一个春天
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他艺术门类的繁荣:王菲巡
回演唱会大获成功;老牌流行乐队ABBA火爆北展;41届格
莱美颁奖引发媒体竞争,带动欧美音乐流行潮……大众流
行文化的发展势不可挡。与之相匹敌的还有构思独特的唐
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久听不厌的西方著名交响乐、百演不
衰的芭蕾经典,惟独没有话剧。人们不禁要问:话剧艺术
的本体魅力何在?其表现手段是否已经落伍?话剧到底还
有没有市场?

    没有好戏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

    一说起话剧不景气,业内人士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观众太少,市场不好。仿佛话剧不红火不是自己的事,倒
是观众的事。如此本末倒置令人哭笑不得。正如《科诺克
或医学的胜利》导演魏晓平所说:“永远把责任放在别人
身上,一张口‘天下人负我’,不会变成话剧发展的一种
动力。”话剧的观众在哪里,市场在哪里,正是我们要仔
细探讨的问题。

    《生活时报》记者杭程说,我认为话剧有一个潜在的
市场,只是还没有浮出水面,需要话剧界、新闻界、独立
制作人共同去开发。目前的话剧市场非常混乱,许多话剧
人刚刚意识到市场问题,还不知从何下手;另外一些独立
制作人由于不懂如何去开发或直接的利益追求,有意无意
地破坏了这个市场,比如一些恶俗的话剧,看似把观众拉
进了剧场,实则推向了门外。我认为话剧观众至少有两部
分:一部分是很久以前喜欢话剧,因为没有好作品而暂时
离开;另一大部分是根本没有进过剧场的人。话剧应该做
的事是把老观众拉回来,把新观众吸引进来。当然,这一
切都需要以有好的话剧作品为前提。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文学编辑罗大军说,过去我们在
用作品争取话剧观众时总是要求喜闻乐见、雅俗共赏,这
其实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并不应该成为一切作品的衡
量标准。比起大众流行文化的消费者,话剧观众应当是一
小部分,而且是知识化的一小部分,只有弄清了观众对象,
我们排演的话剧才会有针对性、有市场。对此,杭程说得
更干脆,我们不妨把话剧市场定位为“小众文化”。

    不管观众是多是少,市场是小是大,总还有人愿意投
资话剧。魏晓平在翻译、导演《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后,
就有人愿意帮助他把《居里夫妇》搬上舞台。而在探索剧
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孟京辉一说起要排新戏,立即会找到支
持者。虽然那点资金少得可怜,但说明那颗热爱话剧的心
还在。有人出钱,有人排戏,那话剧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面对多彩的世俗社会,重新认识话剧的本体魅力

    每个人都在感到沉重的生活压力时,宣泄与放松成为
娱乐消费的主流。年轻人愿意到演唱会中感受新鲜的视觉、
听觉体验,接受一切现代化和前卫艺术,年长一点的愿意
在音乐厅美妙的乐声中放松自己,或让自己在《天鹅湖》
的芭蕾舞裙中感受纯洁的美丽。面对诸多适应当代的艺术
形式,话剧今天能带给我们什么?

    北京人艺副院长、曾执导《北京大爷》、《等待戈多》
的任鸣说,现在话剧处于一个“闹粮荒”的时代,现实题
材的剧本少得可怜。剧本不好于是人们就拼命在舞台上“
玩”形式,或者提出“好看好玩”。我不反对“好看好玩”,
但如果只定位在这里,丧失对深刻性的追求,变得非常肤
浅,那就会丢掉戏剧本体的魅力。话剧长于影视之处就是
有严肃性和仪式感,能在灵魂深处给人们震动。像《茶馆》、
《推销员之死》,你每看一遍都会受感动,认为没白看,
那是因为它对生活认识的力度总能给你以震撼。

    魏晓平说,话剧在现场传达给观众的细微感动,演员
在台上寻找观众的呼吸,把自己的爱传达给观众,这种活
生生的交流不应该放弃。我们要把观众请回剧场,留在剧
场,除了表导演、灯光舞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剧本。话
剧其实不承担教育的责任,而应当给人以陶冶,在选择剧
本时,我们就应该选那些让观众感到轻松愉快,又有许多
幽默可以去咀嚼的,或是与时代同步同声的。总之,选择
那些给老百姓看的剧目,它更易于发挥话剧的本体魅力。

    话剧的魅力尚存,那么手段呢?

    话剧,需要重唤青春的艺术

    中央戏剧学院张先老师说,话剧没有过时。话剧在中
国的发展仅有90年,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话剧由于
容易鼓动情绪而更多地成为一种宣传手段,离话剧本身的
艺术规律其实还很遥远。而现在看来,过去的东西显然已
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他们要求更直接、更现代、更高水
平的演出。话剧应当是一种前沿艺术,可如今,大部分话
剧导演年龄老化,由于受观念和知识结构上的限制,使他
们吸收新思潮时有极大的障碍,因此,即便是排新戏,大
多数也是创作上的重复。剧场里没有新东西,很难在各艺
术门类分蚀市场的情况下占据份额。

    话剧艺术呼唤新锐导演,当然不是那些有了钱谁都可
以过把瘾的临时导演,而是那些有专业知识,又了解国内
外市场的有生气的年轻导演。在他们的带动下,还要有一
批真正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我们现在的明星比艺术家多,
什么时候俊男靓女都不立志当明星,而要做艺术家时,我
们的话剧才真的有希望了。

    让看话剧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面对汹涌的大众文化热潮,短时间内属于“小众”的
话剧应该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时尚观念,并不断推出满足
不同观众的多元化戏剧。

    首次在剧院体制内充当制作人的罗大军说,我们以前
总说排戏是为了观众,可这观众是大中学生、知识分子还
是普通工人、机关干部?没有个指向,所以排出戏来没有
固定的消费对象,市场肯定也就不好。理想的戏剧存在方
式应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巴黎每晚有上百台戏剧
同时演出,东京状况也相仿,这么多的戏,肯定有精品诞
生。而我们的戏实在太少了。出一个戏,媒体、观众都特
别关注,这么多人的愿望,一个戏不容易满足,结果就是
不断地等待,然后失望。

    杭程则说,话剧发展的未来蓝图我希望由三部分组成,
即:经典豪华、忒牛忒棒的保留剧常年演出;知名导演、
演员每年出一两台虽不是鸿篇巨制,但一定能代表水平和
发展方向的新作;其他就是一部分戏剧爱好者所演的广泛
戏剧。这样才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

    杭程的蓝图虽还很遥远,但毕竟已经有人开始去做。
人艺今年要恢复《茶馆》,明年可能就是《推销员之死》,
或是一些别的经典剧目,他们有一个长期恢复重排经典戏
的计划。业余爱好者的活动虽不成气候,但也偶尔冒火花。
北大剧社的同学们在专业演员演过《保尔·柯察金》之后,
自己就重排了一个。最值得注意的是中间一块,不论是剧
院还是独立制作人制作的话剧,我们都希望演出认真一点,
再认真一点,别让我们在台下为一件劣质道具的即将损坏
而提心吊胆,忘了看戏。也别让我们为斥巨资排演的一部
话剧没看出别的来,光看出了浪费而惋惜。

    其他就是市场运作的事了。我们看到大多数剧院不把
观众看在眼里的同时,制作人阿丁会为观众的一张票而让
人亲自去送,并记录下每个人的档案资料,我们似乎看到
了话剧人市场意识的觉醒。

    在逐渐建立话剧市场化体制的过程中,我们期待不光
以上座率来评价话剧市场的好坏,而在这个体制下让看话
剧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让文化变得更受尊重、更有价
值。    记者满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