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了吗,你的孩子对卡通书已百看不厌;你发
现没有,你家里已日积月累了不少卡通书籍、录像带、光
盘;你的孩子能不喘气地说出一大串卡通形象———米老
鼠、唐老鸭、加菲猫、圣斗士、美少女……或许你的孩子
已富足地拥有了这些形象的毛绒玩具,穿戴上了有这些形
象命名的服装、鞋帽,用上了这些品牌的书包、文具、钟
表……清点一下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这些卡通的户籍,竟然
一水儿的都是漂洋过海的外国身份。
孩子们对卡通的整体消费,不经意中从精神到物质,
舶来品雄踞国内市场,不仅占有了少年儿童的精神领域,
也夺走了中国卡通产品的经济利益,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令人神往的卡通市场
卡通一词为英文Cartoon的译音,泛指漫画, 后来影
视片中的动画片也被称之为卡通。美国是动画片最早诞生
的国家。日本的动画与卡通漫画在二战后迅猛发展,成为
世界“漫画王国”。
卡通传入中国数十年来,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90年
代,卡通漫画与电脑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它已不仅仅是孩
子们的专利,也日益成为成年人消解疲劳、放松精神的调
剂方式。因此,对于卡通的制造商来说,它带来的是高额
的利润和广阔的商机。
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的奇妙、诙谐,广泛受到每
一位孩子、成人的喜爱。一些超市和公共场所,在收款处
播放卡通片,用以解除排队者的无聊。1996年获奥斯卡卡
通大奖的《玩具总动员》在美国上映的第二天,片中人物
“巴斯光年”、“胡迪”等玩具形象就铺天盖地地亮相街
头。《狮子王》在中国观众的观映率中,多是以家庭为单
位的,不少家庭还不止观看一场;《空中大掼篮》在中国
上映后,片中“兔八哥”的形象商品,走俏当时的大小商
场。标有米老鼠、唐老鸭形象的米奇妙商标品牌,成为家
长、孩子心目中的名牌产品。
一方面是“洋”卡通的汹涌而入,一方面是国产卡通
的缓慢发展、举步维艰。北京文联主席管桦说,我们不能
靠日本、美国的卡通教育我们的孩子,必须有我们自己的
卡通。中国早期的优秀卡通《大闹天宫》、《崂山道士》
等深受人们喜爱。中国的神话、寓言、传说浩如烟海,都
是好的卡通题材。著名漫画家方成则提出,现在最欠缺的
是一只专业队伍,不仅是漫画人员,也包括脚本的撰写人。
北京出版社《北京卡通》主编于虹说,《北京卡通》作为
5个动画刊物之一, 肩负着培养创作人才,繁荣卡通事业
的重任。
树立国产卡通形象
卡通形象令人着迷,卡通市场商机无限。尽快开发中
国的卡通产品,已成为有识之士们奋力而为的当务之急。
在国外很多国家,漫画已不仅仅是讲故事的工具,而被广
泛应用,如历史教材的插图、儿童玩具、说明书手册、企
业形象、平面广告、生活用品的外包装等等,使用起来轻
松活泼,易于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了创造中国的卡通形象,1995年,中宣部、新闻出
版署联合推出了中国儿童画出版工程——5155工程,即建
立5个漫画基地、重点推出15套漫画读物、办好5个儿童漫
画刊物;2月6日第二届全国卡通漫画大会在北京出版社举
办,来自全国的2000余名漫画爱好者参加创作交流。
让中国的卡通产品唱主角,我们是有基础的。叶浅予
先生的《王先生和小陈》,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都是
成功的连环漫画佳作。张光宇的《大闹天宫》、阿达的《
三个和尚》、戴铁郎的《黑猫警长》,在儿童中有很好的
影响。在继承和吸取国内外优秀作品、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我们还应拓宽思路,博采众长,培养一支精良的创作队伍,
创出世界著名的中国卡通形象。
中国卡通呼唤产业化
卡通艺术节组委会秘书长姜鸿说,在日本,以一家或
几家公司牵头,推出自己的卡通形象,用故事推出影视动
画片、书籍,从而推动系列产品的普及。卡通的最大载体
是影视,最大赢利还在于产品。国外的先进制作经验值得
借鉴。而目前,我们的卡通还没有形成规模,单摆浮搁,
不具竞争能力。几年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率先开
创作品、产品一条龙生产。以书中人物命名的“皮皮鲁、
鲁西西”专卖店颇受欢迎。但只是个体行为,没有形成规
模。 记者赵李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