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 文化艺术> >新闻内容


南京的城墙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3日 15:36 南方都市报

    我很喜欢沿着太平门边的城墙散步,一直走到中山门。
这一路皆为南京城墙最高最宽之处,当然,玄武门那一段
亦是如此。当最后一抹夕阳,照耀在从城砖缝里旁枝逸出
的小树和灌木以及缕缕苔痕上时,一种油然而生的沧桑感
和凝重感便悄悄地爬上心头。尤其是避开了都市的喧嚣,
仿佛进入了一个了无时间概念的空灵之境,一瞬间,你的
心灵就被锁定在历史的幽静之中。

    我去过西安两次,特别留意了西安的城墙,说实话,
同是明代建筑的城墙,西安的城墙显得娇小而整洁,处处
流露出着意的人工斧凿之痕,它在西安人的呵护之下,矗
立于城池的中心,更具有“古董”的气息。相比之下,南
京的城墙却像腾云驾雾的蛟龙,忽隐忽现,断断续续,更
贴近自然,更有一种粗犷的风韵。

    南京的围城之大是可称世界之最的,且不说宫城、皇
城、以及外围三道城垣, 仅都城的周长就有33.68公里,
城墙最高处20多米,巍峨之状可见一斑;顶部最宽处有10
多米,两辆重型卡车交会绝无问题,小时候玩耍开仗多半
是在城墙之上,那里远比书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要开阔得多、有趣得多。据说当年朱洪武建造城墙是用了
28个府118个县烧制的大城砖, 如今每一块城砖上还清晰
地留有多府县长官监制的和承制工匠的姓名,要知道,倘
使稍有一批城砖不合格,可是要立斩不赦的!不比今日“
防洪墙”那样不经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最多也就批
评批评,处分处分而已。城砖的规格是统一的:长是40-45
厘米,宽是20厘米,厚是10厘米。当然,有些城门要津处
的城砖是特制的,更大更宽更厚,“文革”时,我们曾用
它刻石锁,锻炼膂力,一块偌大的城砖,掏空了近一半,
仍有40斤重。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砌南京的城墙,是用
糯米、蛋清与石灰搅拌做粘附材料的,这在三年自然灾害
的年代里,听起来颇有点童话的味道,难怪南京的城墙虽
然是用原始材料砌成的,却比某些现代化的建筑更加坚固,
它历经600年的沧桑而岿然不动, 可见现代高科技的材料
再好,只要掺入了充满欲望的人心,同样是不敌任何风雨
侵袭的。

    从小就居住在光华门(正阳门)一带,依稀记得50年
代时城门尚在,如今早已成为杳然黄鹤。其缘由乃是60年
代初,周边的菜农和工人们为建造房屋拆走了大量的城砖,
致使60年代这里就成了一段“黄土高坡”。终于,这一段
饱经历史沧桑的城门消失在南京的版图上,它没有毁在“
太平天国”的战火之中就算是极大的幸运了;它也没有在
日寇的铁蹄之下毁于一旦,只留下了累累弹痕,可它消失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 消失在“1天等于20年”的“大跃进”
的鼓噪之中。悲夫!

    其实,60年前,在“南京大屠杀”的前夕,就在城东
南一带的城垣中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南京保卫战”。虽然
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唐生智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
但我始终弄不明白此次战役为何打得如此窝囊,且不说南
京外围阻击战的失败,就说依着南京坚固的城墙,我们的
守军也不致于兵败如山倒。紫金山守不住,孝陵卫也守不
住,中山门(朝阳门)总该坚守一阵吧,然而随着总队长
桂永清和参谋长邱清泉的溃逃,城门何能不破?倒是激战
在光华门与通济门间展开,守军的敢死队和257旅、261旅
的官兵,连同旅长易安华用血肉之躯为中国士兵竖起了一
道精神的铜墙铁壁。雨花台失守!中华门失守!光华门失
守……南京的城墙终于没有阻挡住侵略者的铁蹄,终于没
有成为保卫这个城池和这个城池人民的天然屏障。

    我们只在电影镜头里看到日本军队进入南京时的情景,
其实,在历史档案中留下的两帧照片足以使南京人民受用
几辈子。其一是人潮如蚁的日本兵站在轰塌的南京城墙斜
面上耀武扬威的情形,真是一幅胜利者的狂欢景象;其二
是在民国政府的总统府门前面。或许,在现代中国人的心
目中,定格下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留下的那
幅士兵们站在总统府门楼上欢呼的照片。然而,历史无情
地告诉我们,第一次站在总统府门墙上欢呼雀跃的却是日
本兵!我想,在蒋委员长一生心灵中最为至痛的两帧照片,
莫过于这1937年底和1949年4月的总统府门前的留影了。

    如今,南京的城墙在历代的战火和劫难中已成为断断
续续的轮廓,近年来市政府拟重修城墙。我倒不以为然,
每一断处不正是一段南京城墙的痛史么?古城贮满的是情
和爱的历史,而诸多城垣埋葬着的则是耻辱和仇恨的历史!
这一切都是历史的自然造化,与其将南京的城墙当作人文
景观来细读,还不如将它作为一个自然景观来远眺。只有
在自然的揣摩中才能体悟出历史的深邃来。

    蹀躞于这高大的城墙之下,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硝烟
之中;可是我还是想回到自然造化的城墙之中,因为我恐
怕如今物质欲望下的疯狂又植入这绵延的城墙之中,成为
南京城墙新的一段痛史!    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