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 文化艺术> >新闻内容


从上海大剧院的赢利说起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10日 18:39 南方日报

    时下,人们说起高雅艺术,包括戏剧、歌剧、芭蕾、
交响乐在内,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人的整体素质日渐提高,高雅艺术愈来愈受欢迎;忧的
是高雅艺术在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巨手面前,却总担心一
个“亏”字,步履蹒跚或是屡跌跟头,常常靠政府财政的
无偿扶持和企业的赞助来维持有限的演出活动。

    令人欣喜的是,《文汇报》1月4日报道,上海大剧院
于1998年8月投入营运,到年底的4个月中,共演出77场,
票房收入为1800万元,每个座位的收入超万元,而且该剧
院至今未出现过亏本的演出。上海芭蕾舞团初进大剧院演
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几天功夫就赚了100万元。

    上海大剧院的成功运作,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
首先,文化产业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面向市场,取得
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海大剧院杜绝“赠票”,
不搞行政干预靠赠票组织观众那一套,对每道环节都进行
严格的经济核算,以保证票房收益。“阳春白雪”有时宁
愿“曲高和寡”也不自我贬价变成“下里巴人”。由于长
期坚持与水平高的演出团体签约,保证每场演出都是质量
高的,上海大剧院已产生了“增值效应”。如上海民乐团
的新年音乐会在大剧院举行,一张票价高达200元, 却仍
然供不应求。

    其次,文化产业也必须走大投入、大产出、高效益的
路子。上海大剧院本身就是大投入,其建筑面积、设备和
整体规模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一流的。其自身独特的“品
牌效应”,加上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艺术团体、大牌艺术
家前来演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对一些著名团队和剧
目的演出,上海大剧院不惜投入巨资。有人担心这样做会
赔本,但剧院通过有效的运作,依托票房实现了良好的经
济回报。如歌剧《阿依达》、卡雷拉斯音乐会等,就是这
样。而我们有些艺术团队或艺术场所总是满足于小打小闹,
保本微利,或寄希望于财政补贴、拉赞助,结果越演越赔
本,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第三,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对高雅艺术和文化产业的
繁荣发展至关重要。艺术环境有软、硬之分:硬的包括文
化产业倾斜政策、艺术基金的建立与运行、 与GPP直接关
联的投入增长模式和艺术激励机制等;软的则包括广大观
众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的提高,乃至观赏节目时的着装、
谈吐和秩序。上海大剧院明文规定,衣衫不整、穿拖鞋、
酗酒的人一律不得入内;不少观众身穿晚礼服,彬彬有礼
地进入剧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艺术环境的营造,需全
民参与,全社会关注,而且要假以时日,不可奢望一蹴而
就。    张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