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文化艺术> >新闻内容


《少女之心》冒名走江湖

http://www.sina.com.cn 1998年12月25日 01:51 中华读书报

  11月初,在深圳大街小巷的书报摊,出现一本新书,
书名是《少女之心》。

  当年那本被视作洪水猛兽的黄色手抄本,如今竟然以
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公开摆卖,令记者大感吃惊。

  随后的追踪采访更令记者如坠五里雾中。《少女之心》
自称为70年代禁读手抄本,可是熟知当年荒唐史的中年人
个个摇头说不;《少女之心》印有书号、条形码,可是出
版社否认出版过这本书;《少女之心》明明出现在深圳已
半个月,可记者抽查到批发该书的单位, 进货没有超过3
天的;都以为这本书会畅销才纷纷进货,却又都反映买的
人没几个……。真、假、是、非、曲、直,一段尘封的历
史、一条蛰伏的毒虫,正悄然上演一出扑朔迷离的新传奇。

  (一)发现

  11月10日,记者在嘉宾路口一个书报摊发现了这本书。
当时它一大半被另外的书压住,仅露出粉红色的上半部,
及四个琥珀体的黑字:“少女之心”。

  记者把书抽出来仔细翻看。这本书装帧精美,设计艳
丽,不像以往粗制滥造的盗版书。封面图片虽似曾相识,
有抄袭之嫌,但整个布局细致,风格甜腻,再加上黑底白
字的“七十年代中期轰动中国的禁读手抄本首次面世”,
十分引人注目,想来这应当是一本商业效果很好的通俗读
物。封面注明该书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从内容来看,这并不是一本黄色书,而是一本比较严
肃的、反映文革时期中学生早恋酿苦果的通俗小说。

  小说分“少女日记”和“少女之心”两部分,以第一
人称自述“我”在禁欲主义的年代早恋,并与两位男同学
发生性关系,结果两男相斗,一被杀,一被捕,“我”也
因此而坐牢的经历。情节曲折,描叙细致,在涉及性知识、
性观念、性体验和性行为的地方,用词适当,并无过度的
渲染和色情的描绘。

  这本书非但设计、装帧水平很高,编辑也是行家里手
所为。“出版前记”记载了《少女之心》以所谓洁本形式
出版的目的和过程,“我的回忆”跟小说主体部分一样,
用第一人称记叙“我”被捕后直到现在的苦难经历,“‘
黄卫红’采访记”记录编辑发现并采访当年《少女之心》
作者的经过。另外,还有附录二则:“性文学与性意识的
萌动”、“《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引言”等,使本
书带几分学术研究的味道。

  根据这本书记载,《少女之心》其实是“我”在监狱
里的交待材料。变态的专案组人员逼迫“我”把发生性行
为时的每个细节、每句对话和心理活动仔细地写出来,然
后非法传播、传抄出去,开始取名为《坏女人》,最后才
定名为《少女之心》。这本书在迅速扩散过程中被不断添
油加醋,最后成为众所周知的“大毒草”。

  编书者认为:“《少女之心》仍有出版的必要,除了
商业的价值之外,我认为,这也是那个时代最珍贵、最原
始的记录之一。”与《少女之心》纳入同一系列一起出版
的并同样在深圳市场上柜的,还有一本手抄本《曼娜回忆
录》(书号ISBN7-80557-398-3/G·106)。

  洁本《少女之心》,似乎来历很清白。

  (二)比较

  可是,熟知20年前那段历史的人,都对所谓的洁本《
少女之心》说不,一致认为这本书纯属胡诌乱编,与当年
的手抄本毫无关系。

  一位剧作家翻看《少女之心》后,称此书为“三流小
说,假借手抄本之名以谋求轰动效应”。一位当年的知青
说,黄色手抄本《少女之心》只有近万字,而这本书厚达
260页,主体部分少说有五六万字, 根本是些没来由的内
容。一位书商告诉记者,他第一眼见到这本书,以为是当
年那本黄书,读过之后“十分失望”。他相信出版商就是
利用许多读者的这种心理,来达到赚钱的目的。一位中年
记者说,当年许多初中生性启蒙、甚至性犯罪,都离不开
《少女之心》,那本书就是放到现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仍是本黄书,绝对不可能公开出版。

  记者通过多方面的访谈,深深体会到手抄本《少女之
心》是在荒唐的年代诞生的一本荒唐的读物,这本书的传
播酿成许多荒唐的后果,它与所谓的洁本《少女之心》似
乎风马牛不相及。

  手抄本《少女之心》是疏忽感情,专门集中笔墨写性
事的一篇“作品”,写“我”和“男朋友”的恋爱经过,
作者似乎用尽她有限的艺术语汇来讲述她的性恐怖和性经
历之后的狂喜,其笔调是夸耀的张扬的。

  那些年全部的电影就是8个样板戏, 所有的艺术作品
里没有爱情,没有夫妻甚至没有血缘家庭,禁欲主义使人
们的文化生活和情感世界贫瘠到极点。

  这种时代背景下的少男少女,怎么抵挡得了手抄本的
诱惑?尽管学校经常突击检查课桌,搜书包、搜身;尽管
发现谁传抄《少女之心》,轻则处分,重到批斗,乃至以
“流氓罪”送去劳动教养,但《少女之心》还是迅速流传
开来。今天的中年人,几乎无人不知道这本书。

  这才是黄色手抄本《少女之心》,没有故事,没有情
节,没有时代背景,只有性描写。当年犯性罪错的少男少
女,几乎全跟看这本书有关。

  (三)查实

  10月14日上午,记者拨通哈尔滨出版社的电话,按书
上提供的名字,找编辑黛米,可是对方没有这个人!后来,
哈尔滨出版社总编室的戴主任接听了记者的电话。

  按照戴主任的要求,记者把《少女之心》的书号(IS
BN7-80557-388-4/G·106)提供给他,请他帮助查实。
约两个小时后,戴主任回电,称找到了与该书号最接近的
书,书号为ISBN7-80557-388-3/O·5,这本书是1990
年12月出版的《数学的历史思想与方法》(上、下册)。

  出版方面行家分析说,戴主任报的书号和《少女之心》
的书号,中国国家号、出版社号、出版社流水号完全一致,
仅类别码不同。假如戴主任所言凿实,那么《少女之心》
的书号就是从《数学的历史思想与方法》的书号剥下来,
并私自更改类别码的。这种方法在非法出版行为中较常见,
称“剥皮法”。但这本书操作得如此专业,很难被察觉。

  记者又拨通黑龙江省新华印刷厂生产科孙科长、黑龙
江省新华书店王总经理的电话,他们均否认曾印刷、发行
《少女之心》一书。

  《少女之心》来路变得不明不白。

  (四)追源

  《少女之心》到底来自哪里?

  11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八卦三路的深圳市书刊
批发中心。记者先是到各个摊点进行暗访,发觉《少女之
心》、《曼娜回忆录》在几个摊位均有样书。随后来到批
发中心的审书办公室,请审书员介绍市场的审书办法,并
告诉他市场上有《少女之心》和《曼娜回忆录》这两本书。

  审书员大吃一惊,他表示十分欢迎记者的监督,要求
记者立即带他到有关摊位,勒令封存这两种图书,要摊主
提供进书单,以便查出批进渠道和批进数量。

  审书员向记者解释说,《少女之心》肯定没送审;《
曼娜回忆录》是送审的,但这本书知名度不高,从外观看
装帧、印刷很正规,版权页上出版社、书号齐全,无法断
定这是本非法出版物,因此可能漏审出去了。

  这时,批发中心的一位女经理和一位姓相的摊主也对
记者说:“现在的非法出版物,比正版书质量、档次还好,
很难辨别。我们也是受害者。”

  看来,审书员每日工作繁忙,漏审在所难免。可是,
在记者采访将近两个小时后,该中心另一位审书员回来了。
他推翻漏审的说法,称他一眼就感觉到《曼娜回忆录》有
问题,当时他就跟哈尔滨出版社联系,但联系不上,因此,
他在审查表上批的是:“不得上市”。至于摊主仍把这本
书放上柜台,是他所不知道的。这么说来,摊主就不是被
蒙蔽的受害人,而是故意销售非法出版物的不法之徒了。

  深圳市书刊批发中心仅有两位审书员,两位审书员反
映的情况却不同,孰是孰非,一时难以判断。记者此行的
目的,是要了解这两本书批进的渠道和批进数量。渠道可
以初步确定是广州批发中心; 数量上,《少女之心》200
本,《曼娜回忆录》的审查表未填数量。但记者又注意到
摊主在记者“亮相”两个小时后提供的进书单和审查表,
书均是3天内进的。那么,记者7天前来此批发中心买的那
本书从何而来?半个月来流传在深圳各书报摊的书又从何
而来?

  (五)疑问

  采访中止,进一步的调查假如没有文化稽查部门的配
合,恐怕较难继续。整个事件却变得越来越令人费解。

  洁本《少女之心》,到底是不是手抄本《少女之心》?
是,则何以内容大相径庭?不是,则何以要冒禁书之名?
既是严肃文学,何以不正规出版?既是非法出版,何以又
道貌岸然?难道非法流通的书就一定商业效果会更好?难
道地下市场会青睐一本“洁本”?

  记者在深南大道的书摊、流动售书车里,一眼就能看
到许多不该看到的书。《少女之心》、《斯塔尔性报告》
……满街都在进行的非法流通行为,为什么很少见到被制
止?既然它们的源头就在周边城市批发市场,为什么没人
清源?越是批发非法出版物,生意越兴旺,会不会逼得商
贩们不得不同流合污,群起仿效?

  为什么一件非法行径被追查时,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受
害者?记者回味采访过的每一个方面:无辜的出版社、含
冤的印刷厂、被牵连的新华书店、被蒙蔽的书商、查不胜
查的审书员、想买禁书而被骗失望的读者、自以为进了畅
销书结果却滞销的摊档、刚进书就被查封的批发部、被追
查的“严肃文学”……每一张都是无奈的、期待同情的脸。
谁在发出按捺不住的嘲笑?法制和道义的重拳该击向谁?
谁?谁?

  《少女之心》,读不懂。

  截止发稿时,记者获悉深圳、北京、海南、新疆、江
苏等地都发现有非法出版物《少女之心》和《曼娜回忆录》
流传,有关部门正在追查,江苏镇江有关部门已将图书市
场上流传的《少女之心》等全部收缴。

  (摘自《焦点》1998年第12期,甄有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