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4日晚报专电 中国大洋协会负责人日
前在此间宣布,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在北太平洋“圈
定”了一块7.5万平方公里、 面积大约相当于渤海的大洋
矿区,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块战略性资源基地。
占世界海洋面积65% 的国际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
源,其中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深海矿产可望在21世纪
20年代后进入商业性开采,以替代日益枯竭的陆地资源。
从1976年开始,我国便组织海洋调查船在太平洋赤道
附近的国际海底区域进行深海资源调查,并分别于1978和
1979年在大洋深处采集到了多金属结核。1991年,中国大
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向联合国有关组织申请矿区登记
获得批准, 成为继法、日、俄、印之后的第5位先驱投资
者,并获得了15万平方公里的矿区作为开辟区。根据规定,
我国必须在今年放弃一半的开辟区。
经过“八五”、“九五”共9 个航次的海上勘查和大
量的室内分析、测试工作,结合一批科研课题的成果,中
国大洋协会完成了50% 的区域放弃工作,最终获得了面积
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我国对这些矿区资源
具有专属勘探权,并具有今后商业开发的优先权。3月5日,
我国向国际海底管理局递交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区
域放弃报告》。
随着大洋矿产资源勘查等活动的进行,我国初步形成
了全面研究开发海洋的实力。在技术装备上,不仅具备了
多波束测深系统、6000米深海拖曳观测系统,还研制成功
了6000米水下机器人。另外,“大样矿产资源研究开发数
据库”已经建立,不久我国还将发射第一颗海洋水色卫星。
下一步,我国计划对富钴结壳等其他大洋矿产资源进
行勘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