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中
的重要作用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站在历史高度,准确把握
21世纪特征,提出的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
根本性战略。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
代,同时也将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江泽民同志在去
年5月4日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
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三句话概括了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
重要特征。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
竞争,而这一切又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培养人
才的数量和质量。面向21世纪,我国必须培养大批质量更
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正在实
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随着这两个转变和我国经济
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主要反映
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才素质和质量的要求提高;二是对
人才层次需求的重心上移,其中也包括对研究生的需求增
长。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今年达到近32万人,比
去年增加16.4%,是改革开放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
三是我国社会对高等学校知识创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
出贡献的期望值增大,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赖
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教育科技的进步,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蔚然成风。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学位的愿望和
热情越来越高,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同时具有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
运用等重要功能的高等学校,具有学科交叉综合、教学科
研结合以及信息来源广泛的优势,不仅具有良好的学术氛
围,更有源源不断的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勇于创新的青
年学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处
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特点更加突
出。研究生既是学生,又是导师的助手,他们的工作水平
和工作效率普遍较高,是一支奋发向上的科研生力军。当
前我国高等学校投入研究和发展的人力中, 研究生已占
24%,其中重点院校达34%。实践证明,不少做出重大成
果的导师,他们的成就都有研究生的贡献。研究生,特别
是博士生的科研工作,一般都处于本学科的前沿,本身具
有创造性。因此,研究生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
我国从1978年恢复招收、培养研究生,1981年实施学
位制度,二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在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位
授权体系;为国家培养了近四十万硕士和近四万名博士,
这些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的骨干。但是,面对
新世纪,面对新的发展,研究生教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
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从近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来看,研究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且缺口比较大。
据1996年的统计,全国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的教授和副教
授,约有五万三千多人将在2000年前后退休;中国科学院
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将近九千人将在2000年前后退休;
也就是说,仅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和中国科学院平均每年就
有一万二千多高级职称人员退休,这其中的大部分需要毕
业博士生来补充。而我们去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不足八千人。
从社会用人部门看更是这样,据司法部的测算,全国政法
系统这两年每年需要研究生3500人,而我们去年毕业的研
究生不足一千人。计算机学科,九五、九六、九七三年全
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不足300人, 即使全部到高校工作,平
均下来,只有不到一半的高校三年能有一个。知识经济时
代,研究生也将更多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高层管理者和决策
者,研究生教育是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今天
的研究生教育对于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应当有较大的发展,特别在质量上要有
显著的提高,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提高质量,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
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我们在国际上抢占
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
保证。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具有创新意识的
国民,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一是要永远充满获取新知识
的渴望,并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二是要
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涌动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
四是要有科学研究的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五是要有
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新意识的培
养要从小抓起。而人才的科学研究素质和创造能力则主要
靠研究生阶段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在进一步学习
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直接参与知识创
新的活动。因此,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
主要渠道。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但在培养质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致使生源状况不够理想,优秀博士生的生源更是匮乏;科
研经费短缺,实验条件较差;对学位论文的评阅,评价普
遍偏高,有的答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研究生教育质量
保证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备;培养上存在强调知识的传授多,
创造性实践少,培养人才专业面偏窄的现象。
检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要看我们培养的研究生
能否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
贡献。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站在探索未知世界、探求
客观真理的前沿,才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
学依据,才能进行知识创新,才能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
实生产力转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作为我国教
育的第一部立法,对学位获得者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
创新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对博士不仅要求“掌握坚
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而且明确要
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因此,研
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
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面向21世纪,我们更要
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
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要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把坚持积极创新的探索精神和诚实、正直、严谨的
学风结合起来。要大力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教育研究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
和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培养素质良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要有高水平的导
师队伍,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较好的实
验基地和科研工作条件,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获取最新信息
的条件及良好的学术氛围。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科建
设,努力建设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
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高水平的导师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预见学科今
后的发展方向。他们一般都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有创
造性工作的经验;他们治学严谨,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鼓
励研究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好的导师能够教书育人,
把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潜移默化地传
授给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的导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
力的研究生。目前正在进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
评选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水
平的检验。
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
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措施
今年1月13日, 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
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个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瞄准
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
力的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
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加强博士生培养工作,评选优秀博士
学位论文,设立博士专项奖学金,是加强创造性人才培养
的一项重要措施。
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要坚持“双百”方针,激励
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希
望评选活动成为一种导向,激励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教育
部还决定,对于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且仍留在高校工
作的博士,连续五年给予科研资助,为其进一步成长和继
续作出创造性成果创造条件。
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也可以检验我们培养博士的
总体水平。根据连续几年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结果,
我们可以大体上看出各博士培养单位的博士生培养水平,
同时也可以促进培养单位不断提高其培养质量。
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要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促进
我国博士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此外,不仅要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还要抽查部分其他
学位论文,以保证我国博士学位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我们要总结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21世
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科教
兴国作出贡献。(教育部部长陈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