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时事 Sina Ads.

   首页> 国内时事> >新闻内容


三十家国内主要音响企业签署宣言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22日 08:31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9年1月,近30家国内主要音响企业汇聚北京,参
加首届“中国声”视听精品展。参展企业在展示国产音响
精品的同时,共同签署了《中国声宣言》,倡导国内同行
团结协作,不断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音响精品。业内人
士指出,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家电市场竞争开始全面走出价
格战的误区,而且有助于确立国产音响在市场中的主导地
位,强化消费者对国产音响的认知程度。

    实际上,音响界唱响“中国声”的努力从未停止过。
七十年代,原机械部部长王铮组织了18家企业及研究所开
发研制了我国第一代舞台专业音响设备,并以此为基础形
成了号称“天南海北”的扬声器行业四大家族———天津
电声、南京电声、上海飞乐、北京797厂。发展至目前,
我国已拥有大大小小的音箱厂上千家,扬声器部件生产企
业上万家,每年可生产扬声器10亿只,成为世界上扬声器
最大的生产国和销售国。然而,随着世界家电数字化浪潮
的来临,我国音响界在产品的升级换代、IC等核心技术的
研制开发方面,显然已落在发达国家后面。一段时期以来,
“国产音响”成了“低档音响”的同义词,整个产业形同
一盘散沙,在市场中很难找到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国外品
牌虽不乏品质优越的高档产品,但其价码也高得吓人,动
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十几万元,普通百姓岂敢问津?

    目前,作为后起之秀的彩电、VCD早已大量摆入寻常
百姓家。市场观察家敏锐地指出:在历经视频时代洗礼之
后,一场发生在中国百姓耳朵里的音频革命已经在悄悄酝
酿之中。据中国电子音响协会统计,1998年,带有各种环
绕功能的国产AV功放的内销量达到240万台,而1996年仅
为19.5万台。但是,国产音响的优势尚未因此而确立,
国内音响界人士深知,只要国外音响生产企业放下架子,
降价倾销,刚刚呈现生机的我国民族音响业将面临严重危
机。

    作为一个国家音响产品水平的象征,国际上有“美国
声”、“德国声”、“日本声”等响当当的称谓。那么,
中国何时才能推出符合国情的、性能价格比较优越的音响
产品,进而高唱属于自己的“中国声”?

    1998年秋,中国音响界为唱响“中国声”,踏上了创
名牌的漫漫征程。率先起步者是一家深圳的年轻高科技企
业———三诺电子有限公司。此前三诺公司在多媒体有源
音箱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并迅速成为这一行业的排头
兵。

    1998年10月15日,三诺公司在北京启动了一项名为“
中国声”的行动计划。作为这项计划的第一步,该公司向
消费者推出了最新开发的“合成影院”。这一产品一反传
统音响产品功放、音箱相互独立的格局,通过技术革新创
造性地将功放内置于音箱,在质量上可与功放、音箱分体
机相媲美,但成本仅为分体机的1/2乃至1/3。在“合成
影院”率先上市的6档产品中,最低售价500元,最高也不
过2000元。

    有关专家认为,“合成影院”符合产品发展的趋势。
许多产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合成影
院”连接简单,无须匹配功放,故而受到百姓家庭的欢迎。
市场的反应验证了这一观点。调查显示,1999年初,“合
成影院”在北京的销量已跃居各类音响产品的榜首,在各
地的销量也呈迅速攀升之势。据悉,在今年晚些时候,三
诺公司还将推出在国内技术领先、符合国际潮流的第二代
“合成影院”系列产品。

    “三诺”的成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内音响界
的竞争开始步向产品创新、市场服务、技术开发的平台,
并走向联合。“中国声”逐渐汇成了激动人心的“大合唱”。

    1998年11月,杭州第四届国产影音器材大展开幕,此
次展会高举“振兴民族工业,弘扬国产音响”的大旗。1
998年12月,中国电子音响协会在天津召开了“家庭影院
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与会的飞乐、熊猫、三诺等10家家
庭影院骨干生产企业共同提出,国内音响界联手培育一个
良性、有序的市场已成当务之急。

    当然,要使来之不易的“中国声”“大合唱”能持久
、动听,仅靠几次展示会和一个《宣言》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中国音响界为之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但有一点是
不容置疑的:“中国声”只有“大合唱”,才能激起更大
更多的回声,才能激活市场,才能承载民族音响业的发展
重任。

    从长远看,“中国声”也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声音,
而是从消费者根本利益出发的声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声
音,是众多民族企业共创辉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