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希望工程十年,十年来希望工程已经累计接受
捐款逾16亿元,面向农村贫困地区, 救助200余万名失学
儿童重返校园,援建希望小学7000余所,希望工程已成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的社会公益。今年,
希望工程将开始实施工作重点的转移,即由对贫困地区失
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移到对希望工程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
养和对希望小学的后续扶持上来。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
问:请问提出希望工程工作重点转移的背景和具体内
容是什么?
答:希望工程实施十年来, 已经累计资助了200余万
名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反校园,由于政府扶贫、普九力度
的加强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失学儿童的绝对数和失
学儿童的比例都在逐年下降,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对社会的
资助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青基会提出了希望工程工作的重
点转移。今后,希望工程工作主要有两项: 一是面向200
多万希望工程的受助生,对确有培养前途的要进行跟踪培
养,二是面向7000多所希望小学,要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
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进而提高希望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使之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我们已
经设立了“希望之星奖学金”, 资助近500名希望工程优
秀受助生上中学和大学;在上海郊区建立“希望工程全国
农科教基地建设”等项目,对希望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问:希望工程工作重点转移后希望工程的资助项目和
资助方式是否也有相应调整?
答: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青基会,包括省级的青基
会,仍然接受社会各界向希望工程的深化项目,如“希望
之星”、“教师培训”、“希望工程全国农科教基地”等
项目的捐款;为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各级青基会
仍将积极筹募希望小学捐款。
调整比较大的,是捐款结对救助失学儿童,现在的方
式,是社会向青基会捐款,青基会负责落实,调整后,是
青基会提供贫困地区小学的名单,由捐款人直接与学校联
系,通过学校直接向受助儿童提供资助。这种调整的具体
内容包括:一是青基会系统不再面向社会就救助失学儿童
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募捐;二是不再直接接受社会救助失学
儿童的捐款;三是在社会与受助儿童中间,青基会发挥牵
线搭桥的作用,不再承担助学金中介管理机构的责任。
问:对失学儿童的捐助方式进行这样的调整,有什么
积极意义?
答:调整对失学儿童的捐助方式,首先是广大捐赠人
的要求,希望工程历时十年,激发了社会捐资助学的热情,
形成了“一助一”的捐助模式,其管理规范已被社会认同
和掌握,同时,传统的捐助方式,从捐助者捐款到失学儿
童复学,需要经过全国、省、地市、县、乡、校六个环节,
对管理环节中情况和问题的反馈,同样需经六个环节。由
于中间环节多,操作复杂,影响工作效率和造成捐款人和
受助生之间联系不畅在所难免。因此,广大的捐赠者和贫
困地区的失学儿童都要求我们对捐助方式进行调整,实际
上,成千上万的捐款人早已在这样做了,相比较而言,这
种方式效果更好,效益更高,其次,捐受双方经由学校直
接联系也符合国际惯例,对于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捐资助学
的热潮和创造新模式也具有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