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海外华校校董的“华文情结”

2012年10月21日16:10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长沙10月21日电 题:老中青三代海外华校校董的“华校情结”

  作者 唐小晴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侨,有华人华侨的地方就有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对于华人华侨来说,承载着太多独特的情感。10月中旬,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9个国家的80余名华校校董来湖南考察。

  眷恋

  印尼棉兰圣道中学董事长陈泰林1947年出生于印尼,属第二代华人,小学时学了6年华文,后因印尼政府禁锢华校,转而在佛堂诵读经书秘密研习华文。20多岁时,陈泰林因经商常到中国,被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深深吸引,决定创建华校把中国“元素”留在印尼。

  “虽在印尼长大,但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陈泰林说,自己和朋友建立华文学校纯粹是出于对祖(籍)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岁月的侵蚀,使得这位华文教育界的老前辈脸上已布满皱纹。每隔两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的陈泰林都会回家乡走走看看。“每次来中国,城市发展速度之快总是让我惊叹,这些都会成为华校的教学素材。”

  今年70岁的骆清忠是马来西亚岁尊孔独中的副董事长。他援引台湾作家琼瑶之语抒发自己的“华教情结”:无论隔着山,隔着海,隔着岁月,中国人的心里总会流动着一条长江,一条黄河。

  这位从事华教事业数十年的七旬白发老者说,尽管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曾历经崎岖,但他还是执着地坚持自己的事业。“华文是中华民族的根,这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传承

  “传承华文教育是每个华人华侨的责任和义务。”

  仍是中国国籍的曾旭东1995年在奥地利学完德语后赴罗马尼亚开了一家旅行公司。如今,他打算在当地创办一所华文学校,目前正在筹建中。

  “罗马尼亚华人较少,华文教育发展一般。”曾旭东透露,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学好中文,他不得不把他们送回国内学习。

  他说,在海外建立一所华文学校非常不易,但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会坚持下去,让中文成为更多华裔生活的一部分。

  加拿大蒙特利尔孔子学院校长李小琴祖籍湖南湘西,毅然放弃当地企业给予的优越工作待遇,选择从事华文教育。她坦言,世界“汉语热”的工具性动因导致了华文教育日益实用化和扁平化,导致华文教育人才及生源流失。

  “华文教育不但要承担民族语言教学与传播职能,更主要的是中华文化的教化与传承。”李说,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不要忘记文化的根。

  发展

  祖籍云南西双版纳的龚连发是80余名华校校董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他出生在老挝,却说着一口纯正的云南方言。2006年,龚连发在老挝北部创办了寮龚华文学校,成为当地唯一一所华校。

  龚连发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学习中文的人不再局限于华裔,更多外国人也开始加入,在全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文学校有5000余所,华文教师达2万多名,尤其是欧美各国的华文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华文教育在海外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龚连发表示,他会让华文教育在寮龚顺利的走下去。

  法国青田同乡会胡宗飞对龚连发观点颇为赞同。他说,中国强大后,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开始学中文,他们把中文当成一种技能。法国的华文教育逐渐由业余向专业化发展,法国政府也把中文科目统入学生成绩。(完)

  (原标题:老中青三代海外华校校董的“华文情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 距岛最近30海里
  • 体育西甲-梅西戴帽巴萨5-4 C罗破门皇马2-0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10月上海车牌拍卖均价超6.6万元创新高
  • 科技传iPad Mini美国市场入门价329美元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清华姐妹花:向往国防与科研 否认学霸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