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新闻 > 新闻报道
 


国债发行还可扩大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30日 10:42 上海证券报

  吉林省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蒂远投书经济参考报,认为国债 发行还可扩大。

  张蒂远首先指出,关于国债发行的规模界限,流行的说法是 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超过3%,国债余额占GDP不超过60%,这 个说法值得商榷。因为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得到事实验证和理 论界普遍认同的适合各国情况的国债发行警戒线,谁也拿不出令 人信服的事实和理论来说明,超过什么限度就一定引发严重问题, 低于什么限度就一定兴旺发达。在横向比较国家间的经济实力和 发展状况时,或对一个国家(地区)进行纵向比较时,都不能拿内 债规模来做重要的衡量和评判标准。1818年的英国,国债余额大 约是GNP的两倍,但那时的英国却处于最辉煌的时期。20世纪70 年代,英国的国债降到最低水平,却是英国最疲弱不堪的时期。 我国建国以来的情况也证明这一点。文革时期,一再骄傲宣称既 无内债又无外债,但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我国 的国债创下历史最高的纪录,但是中国的繁荣富强却是史元前例 、有目共睹的。

  既然世界上没有一个适用各国的国债发行警戒线,是不是发 行多少都可以呢?张蒂远认为并非如此,不同国家国债的发行限 度应取决于不同的具体国情。具体来说,应根据全社会资源闲置 、失业状况、生产能力“放空”的情况,来决定国债发行的规模。 应考虑发行国债以后的社会有效需求在结构上要和有效供给的结 构相适应;在总规模上不能超过全社会的潜在生产能力,不能超 过全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缘。这就是说,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失业资源较多时,国债发行规模就可以大一些,一方面增加有效 需求,一方面改善供给结构。在有效需求推动下,最大限度地把 失业资源按一个合理的比例调动起来。反之,当全社会的失业资 源较少时,发行国债的规模就应该少一点,甚至争取财政盈余, 弥补过去的债务。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张蒂远分析说,中国正步入工业化中 期,我们需要大量的高速路、高架桥、机场、港口、地铁、轻轨 、输水输电输气输热工程。从我们现有的资源潜力来看,有大量 闲置的廉价劳动力,形成了世界第一位的钢铁、水泥等建材生产 能力。只要增发国债,把现有生产能力开动起来,把闲置资源利 用起来,很快就会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起来。针对有人担心建设 基础设施是一次性拉动,对拉动经济和促进居民最终消费作用不 大的观点,张蒂远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他分析说,目前我国 居民为什么不热衷买房、买车?一是货币财富积累不足,二是公 共基础设施不足。城里房子太贵买不起,城外房子便宜但进城费 劲;轿车降价很快,但道路太挤、收费太多。同时,信用消费方 式也需逐步完善、推开。只要我们用几年时间把基础设施建设起 来,届时居民手中的货币积累起来了,信用消费方式盛行了,买 住房(别墅),开轿车,听立体声音乐,看大屏幕数字化彩电,打 越洋电话,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吸收和传播信息,在家里上班,乘 飞机越洋观看体育比赛和音乐歌舞演出……就会成为中国人的消 费方式。可以肯定,公共消费品——基础设施短缺是抑制居民消 费的瓶颈,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不必 忧虑居民消费不足,正确之举是扩大发行国债,把全社会富余资 金暂时借过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