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长抨击“高校排名” 呼吁警惕制度性歧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4日19:3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吴晶)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重理轻文”现象在高考的报考比率中便可略见一斑。更严重的是,以科学标准衡量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高校排名、人才评比比比皆是。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自己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但作为中国近代人文思想诞生地的主管者,他对文史哲的前途抱有深深的忧虑。他说:“人文社会科学是生产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重理轻文”所造成的危害甚至会贻害中国人的思想发展。他说,人文社会科学曾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做出突出贡献。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造就了无数名垂千史的巨匠。北大老校长马寅初先生提出的“新人口”概念,使中国在21世纪避免了人口危机所带来的厄运。 今年初,各大媒体再次发布了“中国大学年度排行榜”,清华、北大以30分之差分列第一、第二,而以法律和经济学著称的中国人民大学却被挤到前10名之外。与《财富》杂志评出的“中国第一商学院”大相径庭。纪宝成说,虽然始作俑者声称收集了10年的数据,然而这种排名非要将“水”和“饭”的价值按照理工科的标准量化,完全是一种“制度性的歧视”。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中,水到了零度就会结冰;人文社会科学中,一幅名画该以什么样的标准界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社会作出的贡献难道不能与原子弹爆炸相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道也要以物质的标准去衡量?纪宝成这样反诘“大学排行榜”。纪宝成说:“制度性歧视”首先由中国教育体制决定的,并与“两院”院士制度同日而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只在理工科领域设立院士制度,国家实施的“长江学者计划”等大型教育项目也曾将人文社会科学排斥在外。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非常忧虑,他说,“高校排名”一年一个热点,今年规模,明年论文,学校迫于舆论,教师疲于奔命,论文质量不高,教学质量受影响。 数据表明,2001年,CSSCI收入中国论文64526篇,其中高校占了60%,比2000年增长14848篇,高出世界论文总数增长平均值24.7%,居世界第6位,但论文被引用的增长率却低于世界平均值的20%,排在20名以外。这说明,质量远远不如数量的发展。 许智宏说,现在为了求第一作者,很多中青年学者不得不将很好的内容拆分发表。一些人几个月就出个“大部头”,在中国“入世”前后半年,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涌现了2000多种WTO书籍,但其中被外经贸部选用的却寥寥无几。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对这个问题的反应相对平静。她说:世界各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文史哲的边缘化都是必经阶段。这一点,中国应借鉴日本经验,他们在任何一个居民居住的小镇,都会自发成立文化鉴赏研究会。她说,中国人文科学面临的难题是经费、出版和学生择业问题。历史上北大中文系的取分最高,如今已降到校内中等水平,且多为学生的第二志愿。“文凭社会的浮躁心理令人忧虑”。 她也坦言,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持逐年增加,经费至少比80年代提高了2到3倍。然而怎样使用经费,鼓励什么样的学风,不有悖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非常值得深思。她说:“人文学者需要静静思索,因为研究本身是对学科和人类自身的深进。”(完)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