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扬子晚报> 新闻报道 |
北京讯: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走进罗布泊---楼兰历史文化考察队”,日前在完成对这一地区的综合考察后 呼吁,人们要以史为鉴,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保留生存空间。 “过去,这里水草丰美、物富民丰、商贾络绎不绝,区区几十年,却变成了真正的不毛之地。”考察队队员、新疆文 物考古研究所的王炳华研究员感叹说,“过度的采樵、垦耕,造成维系绿洲生存水源的枯竭。最后,人类葬送了自己辛苦开发 的家园。”王炳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疆古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据他介绍,罗布泊地势低洼,是塔里木盆地的聚水中心,曾 经河流交织,纵横成网,面积达两万平方公里以上。 而到了一九七二年,罗布泊里竟滴水无存。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湖滨植物枯死,主要水源河塔里木河与孔 雀河的下游成了风沙肆虐的场所。 五十年来,孔雀河上游依次修建了十多个拦河大坝,将孔雀河水引入农垦灌区;塔里木河上则新修了二百零六座水库 ,一九六二年,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的大西海子水库则变成塔里木的尾闾,致使塔里木河缩短一百八十公里,下游无数良田日 益荒漠化。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开始寻求对土地资源的毁灭性利用---掠夺性的刨挖甘草及罗布麻,每年砍伐灌木林在 七千亩以上。 “新疆的生态环境原本十分脆弱。这样一个干旱的内陆区域里,水源是极为有限的,上游开荒,下游就不得不撂荒, 而且还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生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镰研究员痛心疾首地说,“一旦破坏,就丧失了恢复的可能。这样的盲目 开发不仅徒劳无益,还遗害无穷。”杨镰介绍说,在楼兰遗址中,用来做房梁、地基的胡杨木直径多在半米以上,足见在两千 年前,这里的胡杨林是何其繁茂。作为古代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楼兰是中西交往的咽喉与门户,是最早开通的丝绸 之路---楼兰道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 汉代时,大量的屯田开发使胡杨林开始受到灭顶之灾。尽管楼兰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凡砍伐树木者将被罚没 牛羊,但终未能逃避生态恶化的悲剧。 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绕过了楼兰,楼兰居民也离开了这片不再适于居住的家园。 向南迁都的楼兰到了罗布泊南岸,发现了土地肥美的米兰,西汉政府于是派遣司马率兵卒伐木屯田,建设粮仓,到东 汉时,这里屯田的士兵上千,史载“大田三年,积粟百万”。但在今天,这些建于汉代的纵横密布的灌溉渠道,大片的田野悉 数被埋葬在沙漠之下。 相关报道:中国学者完成楼兰汉字文书集成 相关报道:新疆楼兰彩棺再惊世 相关报道:中国首次对楼兰遗址进行维修 相关报道:沙漠腹地楼兰游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扬子晚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