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京剧学者赢来满堂彩 “造星工程”初见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25日 06:49 北京晨报

  京剧演出能够爆满,这在近年的北京舞台上并不多见。而昨晚京剧研究生班的首届26名学员们带着三年的学习成果 ,在长安大戏院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让人看到了一些“名旦”和“大须生”的风采,无论是《对花枪》、《打侄上坟》还是《 虫八蜡庙》,这些京剧学者的演出展示了他们扎实的艺术功底。

  俗话说:“京剧看角”,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离去多年后的今天,京剧的演出要想满场似乎不太是一件容 易的事情了。而振兴京剧的关键似乎也在于培养出名角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就像流行乐坛的“造星”工程一样,剧团用各种方 式培养和包装明星,使他们成为了众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而经过三年的研究班学习,是不是也是一种“造星”的过程呢?研究 生班改变了京剧古老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师傅手把手地带徒弟,而是更加系统地进行了戏曲理论的学习,这是京剧“造星”工 程的关键环节。

  昨天的演出中,不时地传出叫好声。在阵阵的叫好声中,观众似乎看到了京剧明星升起的希望。一位老戏迷告诉观众 :“我经常来看这个研究生班的演出,他们确实很有进步,从身段、眼神的运用上都看得出来,看来学习还是很有好处的。” 而更多的观众似乎对“研究生”的头衔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一位年轻观众说:“像史敏、杜鹏、杨赤他们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 角了,研究生的学历证明了他们理论方面的能力,从舞台上看,他们已经具备了成为名角的能力。”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研究 生班的学员,文武兼备的旦角演员史敏是本届研究生班最小的学员,她说:“通过学习,反映在舞台上是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了 。”而邓敏也认为现在塑造的舞台形象更丰满了,因为在学习中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严庆谷更是有信心做一名国际型的 京剧演员。

  这是中国京剧史上的第一个研究生班,在这5天的毕业演出之后,他们将带着丰厚的成果回到各自原来的剧团,挑起 大梁。在这批研究生回到各自的剧团后,针对他们的“造星工程”能否继续进行,则是人们关注的又一话题。一个京剧明星的 塑造,不仅需要演员自身的深造,还需要他们所在的剧团对他们进行包装。这种包装包括不断推出适合他们自身艺术条件的新 剧目,并启用他们挑起大梁。记者在演出之前看到不少人到售票处排队购票,说明他们已经成为北京戏迷心中的明星,能否再 成为当代的“几大名旦”或“几大须生”,还需要社会、剧团,当然还有他们自己的努力。据了解,京剧研究生首届学员的毕 业演出票目前都已经卖出了八九成。演出将在长安大戏院连续演出5场,到3月28日结束。晨报记者和璐璐




相关报道:中国京剧史上第一个研究生班三月汇报演出
相关报道:丁关根出席少儿京剧百场演出开幕式
相关报道:北京“少儿京剧百场”又开锣
相关报道:海峡两岸京剧艺术研讨会将在北京举行
相关报道:评论:给京剧“号脉”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