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上海青年报> 新闻报道 |
本报讯:曾经在全国图书市场上负有盛名的沪版图书正在失去优势,上海图书公司出版社副总编金良年说,上海版图 书在全国图书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年下降,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种,“海派”的活力也丧失了。 上海目前的出版方针强调不追逐热点问题,以避免犯错误,有其合理之处,但金良年说,其带来的副作用是使上海的 出版逐渐丧失活力,自我退居弱势。因为图书出版要成为一个产业,首先就要有市场意识,避开热点,在竞争中就难争雄?又 怎么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呢?上海现在的出版考核方法,以重点图书和获奖作为社会效益的主要依据,但上海在全国性评奖 中所得的名次、数量在近几年没有显著上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获奖图书中有一部分是社会效益不佳 的图书,出书后大量积压在仓库中,对重点图书的考核,以完成为归结,以至于把出版社的5年发展计划类似于重点图书计划 。此外,上海的印刷业过去的领先地位逐年丧失,印刷业改革不能充分进行,致使上海图书的制作质量至今仍在原地徘徊。 金良年表示,近年来,出版业强调从数量型的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增长,调整的方式只规定新品种的增长数量及重版 率,忽视了大、小出版社的分别、新老出版社的区别。将新老、小大一律看待,造成一方面使新的小的出版社难以正常发展, 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有发展潜力的大社的手脚。 目前出版社的专业分工沿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划分,有的分工范围无法在市场运行中养活自己,因此造成了 相当范围的分工外出书和重复出书,而现行管理体制并不鼓励出版社面对市场重新进行定位,反而不断将出版社的市场探索强 行拉回原有的条块中去。金良年认为,这样的专业分工是无法做好的,也无法养成真正的强势专业出版社,应该允许出版社在 一定程度上自行探索定位。记者吴缵超 相关报道: 图书市场硝烟起 读者最是受益人 相关报道: 图书:三大经济类图书前景看好 相关报道: 出版:图书出版打品牌正成气候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上海青年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