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
本报讯:在1999年庆祝了120岁生日的上海交响乐团,年终“盘点”时惊喜不小:乐团全年演出121场,演 出量可媲美欧洲一流乐团。演出总收入350万元,比上年净增三分之一以上。近日,乐团又获得上海文艺院团中唯一一个9 9年度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上海交响乐团再度焕发青春,用总经理陈光宪的话讲,是借助“天时地利”,巧作市场文章。乐团去年经营策略呈现 出三大特色。其一,利用上海大剧院落成后的天然场地优势,“借巢引凤”。大剧院是个举足轻重的交响乐大市场,然而这个 市场因为时常有国外一流乐团加入竞争,决不是“风平浪静”。只有不断提升演出档次和质量,才能占得优势。为此,乐团以 大剧院为舞台,拉开了与普拉松、马克.巴利索托、汤沐海等世界一流指挥家、演奏家全面合作的阵势,全年与境外指挥合作 达到17场,加上为《漂泊的荷兰人》等国际合作的歌剧、芭蕾演出伴奏,更使在“上交”演出中露面的境外指挥、独奏、独 唱名家达到77人次,并首演了一大批海内外名作,使演出叫座叫好。去年全年,在大剧院登台已占“上交”总演出场次的三 分之一,乐团在世界优秀乐团纷纷“抢滩”上海的竞争局势中,找到了立身之地。 加强与中外企业合作,让演出借“壳”上市,也是交响乐团去年取得佳绩的“新招”。由于多年来深入基层普及交响 艺术收效不凡,以出资、包场方式邀约“上交”进大剧院演出、招待国内外客户的中外著名企业纷至沓来,乐团适应这一市场 新动向,于去年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由企业冠名、包装并预定“菜谱”的商业演出,借“中行之夜”、“可口可乐之夜”等主题 性演出之“壳”,将普及演出的文章做大。着眼于提高观众的欣赏品位,乐团还尝试将一批较有欣赏难度或新创作的曲目列入 此类演出“菜单”,结果常常被“点”,出现了新市场与观众审美品位同步提升的好态势。 交响乐团还以庆祝建团120周年为契机,善于将品牌打向国内外,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天地。去年上半年,“上交 ”应邀亮相北京国际音乐节,连演三场都欲罢不能,竟然出现了京城罕见的每场卖站票的奇观。乐团以此为开端,招得4名“ 外援”,在此后参加一系列建团纪念演出、重大节庆活动演出和海外音乐节时,大打“远东最老牌乐团”、“百年老团”的形 象品牌,获得了良好的艺术口碑和市场效应。尤其在香港中华艺术节、澳门穆特摩那国际钢琴大赛、“江山赋”庆澳门回归大 型交响音乐会、上海五台新剧目晋京献演和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普拉松指挥专场等演出中,以出色的表现扩大了乐团影响 。 上海交响乐团目前正在对全团演奏水平作进一步的细磨提高,并预备再从俄罗斯引进个别声部乐手,迎接3、4月份 与谭盾、马友友、佐尔曼、哈斯等名家展开的高层次合作。乐团正以旺盛的发展势头步入新的辉煌。(记者伍斌) 相关报道: 听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有感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