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江南晚报 > 新闻报道
 


“工艺大师”走街串巷寻访 “老惠山图”历史风情再现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30日 16:46 江南晚报

  上年纪人都知道无锡惠山脚下“庙宇多、祠堂多、泥人多”,究竟多到怎样,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出身泥塑世 家的喻湘莲、王南仙两位工艺美术大师做了回有心人,她们查史料,找“活档案”,初步核实惠山直横街一带,在30年代曾 集中有102个半祠堂。记者昨天见到了喻湘莲绘就的一份“老惠山图”,图上详细标明这些祠堂的名称、所在地、看守人姓 名等,此外,当时的48家泥人店也被一一登录在册,活脱脱再现一幅特色浓郁的“无锡景”。

  祠堂是旧时同族人祭祀共同祖先的房屋。惠山祠堂密度之高,在其它地方实不多见,靠得近的仅几步之遥。祠堂 一般为两间门面宽,多的三间、五间,长为三进深、五进深不等。规模较大的可推至德祠、华孝子祠等。至于所谓的102间 半的“半间”,是因祠堂主人家境不实,仅仅造了一个门面而得名。这些祠堂主要集中在现今的惠山直横街两侧和锡惠公园古 华山门内。当年的48家泥人店,很多穿插在祠堂间,“胡万顺”、“丁合兴”、“龚源茂”……它们和数量不等的油酥店、 馄饨店、理发店、照相馆、泥人颜料店等一起,共同构划了当年商业繁盛的风貌。

  世事更迭,惠山直横街两侧的祠堂已多半不见踪影,保留下来约四分之一左右。在如今的下河塘、听松坊一带, 有幸还能目睹这些风情别具的历史陈迹。泥人店已是旧迹难寻。幸运的是,堪称“活档案”的龚炳锡老人仍是思路清晰,喻湘 莲说,老人曾看守倪云林祠堂,现在已经88岁,他将100来个祠堂名全部背出来,经核史料、走实地,七七八八全对上了 号。

  惠山泥人与祠堂有不解之缘。“当时的泥塑艺人,大多数就是看祠堂人。”由于仅靠看祠堂维持不了生活,就做 起泥塑补贴家用。喻湘莲记得,当年惠山寺脚下香火旺盛,逢庙会时,“家门前的龙头河里泊满船”。每年八月半,惠山泥人 “起忙头”,也就是开始进入旺季,艺人们一直要忙到来年的三月庙会才有得歇。烧香人、以物易物串货的小商贩、上海来“ 白相”的游客是支撑惠山泥人行业兴旺的最重要主顾。那时,惠山泥人不仅仅是赢取孩子欢心的玩具、做工精巧的手工艺品, 还是一种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像福、禄、寿星,状元财神,春牛如意等,寄托着人们良好愿望,进入千家万户。促使喻湘莲 、王南仙生出“寻访祠堂”念头的,正是她们进一步了解惠山泥人之“根”的愿望。关注惠山泥人从何处来,为的是探索该往 何处去。这份“老惠山图”贡献了一份宝贵的史料,也体现了泥塑艺术家们对研究、保护和发展无锡民间艺术的殷殷期待。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江南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