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中国建筑迫切需要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6日 13:20 光明日报

  近日,记者走访了首都建筑界一批著名建筑师,以“您对新世纪的建筑有何设想”为角度,请他们展望我国21世纪 的建筑前景。建筑师们在交谈中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建筑界对自身的深刻检点。

  检点在各自的工作细部上尚有不少毛病;反思在文化意识、环境意识和创新意识上,与时代、国家和人民的要求,以 及与世界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

  中国建筑仍迫切需要准确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马国馨是建筑界年轻有为的著名人士,当年北京亚 运村就是由他主持设计的,近期完工的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又是他的杰作。而谈起当下的中国建筑,他的忧患意识深深,首先提 出中国建筑仍迫切需要解决准确定位问题。他说:“现在有一种感觉,国内一些房子盖得很阔气,大把大把花钱,这不符合国 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人多、地少、底子薄。我们不能盲目跟发达国家比高比 大,不是用发达国家的价值观、美学观来评价我们的建筑,重要的是把中国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 总建筑师何玉如也指出:“现在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建筑界,乃至于建筑师本身,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浮躁。”全国又刮起一 股“广场风”,各地纷纷建广场,而且越建越大,北京西单文化广场才2公顷多一点,山东临沂仅是一个县级市,居然搞了一 个20公顷的,潍坊更要搞一个46公顷的。全国又到处都在铸大钟,甚至有人提出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挂大钟。最近,全国又 刮起一股国际竞标风,国家大剧院这样搞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全国群起仿效,某大城市一个区的文化中心也想这样搞,怎么 可以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张思浩也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他强调:“我国下世纪中叶的目标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处于这种生活水平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太多奢望,这就要求建筑师要把基本的东西做好。”

  那么,什么是基本的东西呢?

  基本定位要定在哪里基本的东西就是要坚实地站在中国的大地上,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 国际上的最新先进思潮,比如环保意识、亲和自然、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等等,要及时借鉴过来;但是要特别警惕贪大求洋、 好大喜功的心理,尤其不能把资源浪费型建筑引入我国。这是建筑师们的普遍呼声。

  中国建筑学会编委会副主任顾孟潮提出:21世纪将是城市文明的世纪。新城市是工业化向科技时代过渡的产物,不 能再走过去那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回归建筑,不回归生活和艺术是不行了。今后在提高城市活力与效率的同时,要向 与自然和谐,保证高质量环境的生态城市迈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绮曼提出两大思路:(1)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创作之路;(2)努力做好面向未 来的创新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要首先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考虑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解决好自然能源和自然材料的合理 利用,不搞病态空间,不搞过度装饰,减少污染和浪费;要创造形象简洁、经济适用、功能多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和可再 生,以及细部设计体贴入微、能促进人类生活进化的创新设计。

  说来说去,都是观念问题,正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所指出的:“建筑学已经发展成建筑、城市和景观三位 一体的广义建筑学。环境、人口、资源、文化等等方面呼唤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因此,加强建筑教育,更新全民族 的建筑观念,这也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问题不能老是被忽视何玉如总建筑师,还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二所主任建筑师胡越都指出:现在人人都想成 为大师,却没人去做一些具体工作。不少建筑师设计观念陈旧,脱离当代生活实际,对很多新科技、新材料、新手段,还有生 态、信息、电子、网络等等新学科,更不熟悉。建筑是各专业高度结合的行业,应该强化分工,穷其一生,把我们各自的细部 做好。

  秦佑国院长指出:现在的技术忽略了人文精神,也忽略了工艺水准的发展。像印度的泰姬陵,两万名工匠用了22年 时间建设完成,你不能不惊叹他们的手工技艺中所凝聚的艺术表现力。我们呢,丢失了许多传统技艺,又没有很好地发展工业 工艺水平,所以我们的建筑就显得粗糙,只能远看不能近看。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变更建筑行业基本技术体系的时候了。

  原《世界建筑》杂志主编陈衍庆提出应该多关心一些新的课题:“像夜景照明是个新东西,如何搞,有什么规律性, 建筑师要研究。

  还有工业建筑设计,现在的工业企业讲究形象,不能像过去那样以工业为主、建筑师配合,做出的设计不如人意。”

  张思浩教授就此表示了对建筑教育的忧思,他说,展望未来,下个世纪的创作主力已经不是我们,而是年轻学生一辈 。但现在5年级的学生拿了题目,还往往不知怎么下手设计,他们徘徊在是追摹国外的大师呢,还是追求自己个性呢的两难当 中,唯独不知道该怎么脚踏实地考虑环境、材料、技术、设备,不知道怎么给中国老百姓盖出经济实惠又舒适的住房来。因此 建筑教育的问题也要重视。

  综上所述,记者的印象是:站在20世纪末的门槛回眸百年,我国建筑界的心情同文学界有所相同,一方面为百年来 出现的无以计数的现代建筑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没有创作出世纪性的精品而遗憾。

  中国建筑界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以上的深度反思,对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繁荣建筑创作及评论;对倡导在 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将建筑创作与城市发展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对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创作如何发展和前进等等基本 问题,有着启迪思路、除旧布新的作用。(韩小蕙)



相关报道:南京一位博士解决一道建筑难题
相关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给“标志性建筑”泼冷水
相关报道:广州将清拆违章建筑180万平方米
相关报道:合肥规定拆除违法建筑的最后期限
相关报道:动态:京城标志性建筑设计向国内外招标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