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扬子晚报> 新闻报道 |
昨天,春雨霏霏中,一位满头银发的女士,与革命先烈的家属们来到南京雨花台,为烈士们献上鲜花。她,就是刘少 奇同志的女儿刘爱琴女士。她的母亲何葆珍与众多先烈们一起,长眠在这里。 今年已70多岁的刘爱琴虽然历经风雨,但与实际年龄相比,还显得年轻。她告诉记者,母亲何葆珍1923年转入 中国共产党,到安源路矿工人子弟学校教书,与父亲刘少奇结婚,后随刘少奇到上海、长沙、武汉、广州、天津、东北等地从 事革命工作。1933年在上海不幸被捕,第二年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刘爱琴第一次来雨花台凭吊,还是在1976年清 明,她在北京买了个大花篮,带着二儿子若仆坐火车来到南京。由于父亲尚未平反,当时她心里很紧张,与儿子拿着花篮,混 在人流中慢慢走进了雨花台,当时纪念碑前放满了花圈,她们便将花篮放在边上人们不怎么注意的角落里,悄悄地鞠了三个躬 。后来她就经常来南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更是几乎年年都来南京凭吊母亲。 刘爱琴觉得南京人很热情,特别令她感动的是,1996年,一位住在雨花台附近的老工人,偶然间拣到一块雨花石 ,上面的图纹很似戴着鸭舌帽的刘少奇同志,便托北京的朋友转弯抹角送到刘爱琴家。刘爱琴非常激动,第二年来南京特地赶 到老工人家里去看望了这位热心人。她说,2002年是母亲何葆珍百年诞辰,她打算以母亲为题材拍摄一部连续剧,为青少 年爱国主义教育尽一点力,所以这次还带了导演、剧作家等人来南京采集资料。陈建军叶茂陈明明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扬子晚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