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
多方人士细说“多招”北京生源是否有其合理性。 就在有人认为在京高校多招了北京考生时,许多人士肯定了其合理性。 北京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吴岩博士认为,高等教育有两个潮流:地方化和国际化。在地方化方面,高校越来越多地融入 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但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在北京招生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市属高校目前也在逐步将目光瞄 准外地。 “很难想象,高校如果不寻求地方的支持,不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能得到怎样的发展。这是‘地方性’的 表现形式。”吴岩博士说。 有关人士认为,高考分数线倾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布局,有招生计划体制的问 题,高等教育布局的问题等等。比如对老少边穷地区考生的录取照顾,就是由于该地区经济、教育落后和促进今后发展的原因 。另外,各省市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高等教育发达的地方,往往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高校在该地区建得多,招生的 指标难免也就分得多。比如上海就要求,在上海的部委院校在本地的招生要达到学校招生总额的60%。高校越多的地方,招 生指标越多,分数线也就会相应地降低。“但在北京,没有这样的要求。”北京市教委计划处处长线联平对此解释说。 当前,所有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计划都较多,这是全国的普遍现象。一些高校跟地方搞共建,每年都要在当地多做计 划,有的学校在本地招生甚至上千。“清华近年来每年在北京的招生数是300至400名左右,实际上不算多。”清华大学 招生办张老师说。 北大招生办主任张彦也持相同观点,称这种情况是“历史传统的延续”。他说,北大、清华位于首都北京,而复旦、 上海交大及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也都在上海、天津招收生源多。这是历史延续问题,并不是一个特别奇怪的问题。 “如果有投放名额的不平衡,事实是中国高校布局的不平衡。”张彦说,不可否认,我国当前还存在地区差距、城乡 差距、经济差距,教育上的差距也包含在整体差距之内。各地较大的分数差,实质上是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每年北大在全国招 2200多人,约300多名投放在北京,基本保证北京名额不突破八分之一,这个比例在全国著名大学中并不算高。 市教委线联平处长分析道:北京高校相对集中,文化教育基础条件好,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好。北京地方对高校投入很 大,是北京和其他省市很难相比的主要原因。 “但事实上,当前的招生工作形成了一个‘怪圈’。”线处长指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人才培养也不少,但很 多人毕业后不愿回去;有些专业回去了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一个两难的矛盾。北京在外地多招学生,外地学生和家长当 然高兴,但当地计划人事部门未必愿意。他举例说,北京曾提出愿意在某省招收1000人,令他惊讶的是,对方称“今后这 些人毕业回来,就业解决不了”。 海淀走读大学校长助理刘林把“北京高校多招了北京学生”的说法称为“冤枉”“误解”。他说,招收北京学生的高 校分为四类:市属高校;中央部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市和中央部委共管的高校及外地高校。真正对招生人数起决定性作 用的是北京的市属高校。 据刘林介绍,去年北京学生高考升学率76%,高于全国49%的录取率,而市属高校吸纳的北京学生比例就高达为 60%,如海淀大学,去年录取2700人,占全市计划的7%;其他招收北京生源的大户如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市属院校,对提高北京高考升学率“贡献”更大。而非市属院校如北大、清华,招收的比例并不高;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招收 的学生每年还不足10%。“况且多招北京生源有许多有利条件,如扩招走读生,北京考生的优势就大得多。”至于北京学生 的考分比外地考生低的问题,有些学校教师这样看:北京孩子素质高,不“死读书”,在带有应试教育特点的高考试卷上,考 分不如外地考生也属正常。关键是北京地区录取的基数大,直接造成了录取线相对低。 清华一位老师说,“我们不能光看分数。一般来说,大城市学生见识广,交往能力、外语能力等各方面都很强。相比 之下,有些地区因为竞争激烈,像体育课、音乐课等都不上了。有的学生到了清华,甭说体育课上不了,综合素质也确实差一 些。” 多招外地生源,肯定是在京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京高校到底要不要向更多外省市考生敞开?北京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吴岩博士笑称这是“历史的必然”。他说,北京 近些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呈下降趋势,而北京计划在2005年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应达到80万人,而目前还不到50 万,这一空缺只能由外地生源弥补。“可以肯定,首都高校将满足全国越来越多的人来上学的要求。” 吴岩博士特别指出,各地都应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解决提高水平的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程静教授介绍说,这些年,工大招收京外生源比例正逐步扩大。去年工大招收2900人,北京 生源2700人,外地生源占10%,虽然还不够大,但确实突破了以前很少在外地招生的状况。今年,工大计划外地生源达 到15%,5年之内达到30%。但作为北京市属高校,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这也是必然。”程教授说,学校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有生源,不必以地域论定。就北京生源来说,北京和各地高 校都在抢,扩招主要目标就是外地。大城市孩子虽然灵,但用功不够,一到周末,学生回家,学习氛围受影响。此外,过去高 教都由政府拨款,现在学费逐步提高,以后也就不会有“北京地方财政补给了市属高校,外地学生沾了光”的论调了。北京一 些市属高校也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北京教育不能光靠地方财政扶持,应主动适应市场。程教授还认为,现在,外地许多省市 都在利用各种资源办学,江苏等地的录取线就快接近北京了。线联平也认为,随着大专向高职的发展,全国升学率达到70% 的地区也将逐步增加。 去年,北京市属高校招收了5000人,今年将招收7000人,今后还将稳步上升,肯定会有更多的外地考生走进 首都高等学府。晨报记者廖厚才 相关报道: 分析:在京高校为何多招北京考生(上) 相关报道: 北京今年高考将不加试外语口语 相关报道: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今年高考招生政策 相关报道: 湖北高考今年招生计划增幅达15%
相关专题:高考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