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
据统计,去年仅广东一地,在短短的四、五个月内,就缴获非法音像制品3703.6万张,查处违法经营店档67 00家。有些地方,音像市场已沦为“白区”,种种原因导致正版音像制品无法打进大部分地方市场。盗版,已严重破坏我国 音像业的正常运营-- 盗版已成为我国音像业的毒瘤,严重破坏我国音像业的正常运营。 有些地方,音像市场已经沦为“白区”,种种原因导致正版音像制品根本无法打进大部分地方市场。 盗版毒瘤为何越长越大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姚涵说:“我国的音像业已经进入一个怪圈。正版音像制品的成本高、价格高,造成了市场 销量低,市场销量低就相对提高了它的单位成本,价格就更居高不下,于是非法音像制品便乘虚而入,又造成了正版制品的销 量减少。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正版音像制品无法立足的危险局面。国家打击盗版已经多年,非但不绝而且更加猖獗。” 造成导致盗版猖獗的局面除了价格优势和暴利诱惑,还有大众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正版制品的供给不成比例的问题 ,这又无形中为盗版提供了获利的空间。其次,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地方领导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处罚规定操作不力,他们重“ 扫黄”轻“打非”,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所有这些,致使管理措施执行不了,执法困难,再加上管理体制的交叉以及地方和 部门保护主义,大大降低了音像市场的管理效能。 音像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 “朝阳产业”。 美国1999年仅录像租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唱片业年销售额也高达百亿,日本的年唱片销售额也与美国不相上 下。 中国音像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起步于70年代末,二十多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有音像出版单位293 家,音像复制单位250多家,发行单位1000多家,零售单位10万余个。中国音像业的潜力是不容忽视的,但这样大的 一个市场竟几乎被盗版所覆盖。面对盗版吞噬的巨额国家税收,人们触目惊心。 “全力抢救中国音像业”在行动 文化部制定了成系列大力度的行动计划,通过“海上抓、网络截、市场查”的手段,截至去年10月底,短短的四、 五个月内,广东一地就缴获非法音像制品3703.6万张,检查音像制品经营店档2.2万家,查处违法经营店档6700 家。今年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的行动更可以说是首战告捷。仅半个月来的严厉打击,使广东盗版制品的价格大幅度下落,这一现 象表明,一些非法生产盗版光盘制品的生产线已经受到法律的威慑。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说:“要解决音像市场的问题,管理和建设是长远。我们要加大宣传和打击的力度,还要加大日 常管理的力度。 只有两手硬,才能真正繁荣中国音像市场。”据姚涵介绍,文化部在这次严打中采取了适当的给出路政策:对于一些 已经出售非法音像制品的商家,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将非法音像制品原渠道退货,促使和感召他们把精力放在销售正版音像制品 上。经有关部门统计,正版的发行量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中唱上海公司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15 元的大众价位大批量发行了100多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正版光盘,不但树立了企业形象,而且扭转了正版音像制品在消费者心 里的高价位印象。 民族音像业的振兴与繁荣,应是每一个中国音像企业和中国公民的责任。在“打”、“扫”的同时,国家扶持一些有 发展潜力的音像生产及发行公司,在音像业放弃暴利,给大众消费者一个可以接受的价位的同时,每一个消费者也都应自觉抵 制盗版,这样,我国每年人均消费音像制品的消费额才能在如今“可怜”的0.2美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果按我国4亿城 镇人口计算,如果人均音像产品的年消费额达到10美元,那么每年就有33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这样大的市场消费带来 的不仅是可观的财政税收,而且将大幅度地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报记者杨光 相关报道: 中宣部等召开会议部署开展2000年扫黄打非行动 相关报道: 盗版猖獗屡禁不止 去年全球损失45亿 相关报道: 深圳缉私警察捷报 两天收缴光碟73万张 相关报道: 上海昨天查处盗版光盘 有关人士称还需加大力度
相关专题:打击非法音像制品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