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南方周末 > 新闻报道
 


分析:科尔丑闻--谁的污点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29日 03:22 南方周末

  科尔丑闻虽属政党政治丑闻,但影响力和杀伤力却远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还要大千年之交,德国政坛给世界带 来了科尔的政治丑闻,它的性质虽属政党政治丑闻,但影响力和杀伤力却远比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还要大。

  两类丑闻两种结果

  克林顿的性丑闻在1998年春曝光后,通过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着实让克林顿“风光”和难堪 了一阵子。而科尔收受巨额现金捐赠的内幕被披露后,德国政坛近期以来始终成为全球传媒和舆论关注的新热点。

  尽管克林顿的性丑闻当年在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推波助澜下成为众矢之的,但毕竟克林顿能化险为夷,没有成为 美国政坛上的第二个尼克松。此中原因除克林顿的治国之才颇得美国人肯定外,还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他 ,能把他的政绩同领袖的个人缺点区别开来。

  美国民众在反感克林顿性丑闻的同时,也厌倦了美国政坛上这种劳民伤财、司空见惯的政治斗争游戏,故克林顿能逢 凶化吉,安坐白宫总统宝座。相比之下,这次科尔的政治丑闻对他的打击却是致命的,随着事态的扩大,不但他辞去了德国基 督教民主联盟名誉主席的职务,笼罩在他头上的最后一道光环消失了,而且有可能被剥夺联邦议员的资格,遭到刑事起诉而面 临牢狱之灾。

  1998年秋,科尔再度竞选联邦总理失利后开始淡出德国政坛,本以为可以在一片赞誉和一堆“丰功伟绩”中安度 晚年,孰料甘尽苦来,大难很快便临头。先是他的政治丑闻于1999年秋被披露,在舆论的重压下,他被迫于12月16日 在德国电视台公开承认他担任基民盟主席期间曾秘密接受200万马克的政治捐款。

  接着基民盟竟然爆出一连串此类丑闻:去年岁末,在基民盟提交给联邦议会的财政报告中暴露出该党曾在1997年 获得约115万马克的献金收入。今年1月10日,基民盟现任主席朔伊布勒出人意料地供认,他曾亲手从德国军火商施莱伯 那里接受过10万马克的政治捐款,并把它纳入了基民盟的秘密金库。1月14日,德国黑森州基民盟又供出黑钱内幕,从1 989-1996年,该党在国外拥有秘密银行帐户,并从此帐户“进帐”1300万马克的巨额资助,目前,该帐户存款额 达1700万马克。1月20日,基民盟和基社盟议员团财务与预算官员许伦突然自杀……这一系列丑闻,不但使科尔面对国 人的指责,而且使基民盟的形象大跌。德国政坛上的其他党团,如社民党和绿党等均已对此丑闻表示震惊和愤慨,要求德国司 法系统给予调查。诸多的丑闻频频曝光,严重损害了基民盟的声望,为了早日摆脱困境,基民盟现任领导人不得不祭出科尔, 把他作为该党“政治献金丑闻”的牺牲品,要求他承担主要的责任,并且说出非法捐赠人的真实姓名。

  捐款的政治游戏

  科尔和基民盟的政治丑闻还带来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论反思:欧洲议会民主发育很早,政体较为完善,从法国大革命时 代孟德斯鸠倡导的“三权分立”到现代欧洲议会的民主政治,欧洲人引以为荣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曾长期被推崇为西方政党政 治的楷模。而此次科尔的政治丑闻却充分证明:不但欧洲的议会民主选举制度存有漏洞,而且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党制度也存在 漏洞。

  依照德国现行政党法规定,德国各合法政党必须在每年年终向议会如实申报该党所得到的政治捐款,并且个人捐款超 过2万马克的,还必须说出姓名和身份。这个法律条款旨在限制政治捐款人对政治施加影响,达到个人目的。德国政党法还规 定:任何政党每收到一个马克的政治捐款,政府将会对该党补贴半个马克作为经费。这些条款从表面上看是合理的,但实际上 却存在着纰漏。比如:1997年基民盟的大捐款户曾向该党捐款达270万马克,而社民党同期只收到约72万马克的捐款 ,按德国政党法的有关规定,基民盟得到了135万马克的补贴,而社民党只得到30多万马克的补贴,数额仅为基民盟的零 头。

  这种规则科尔作为政府首脑自然深谙其道,他通过政党法的“漏洞理论”,不但为基民盟非法获得上千万马克的政治 捐款,在此基础上还为该党赢得数百万的政府补贴。在这些违法所得的背后,是基民盟数次上演在联邦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喜剧 和社民党数度上演被迫沦为议院最大反对党的悲剧。法律纰漏加上不公正的较量,使得社民党在1982年后连续16年难以 在德国政坛上翻身,无怪乎社民党主席、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德指责科尔触犯了法律,并抨击他“为了维护个人或者政党的利益 以不惜牺牲民主国家的法律尊严为代价”。

  强权领袖的末日

  德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希特勒现象”,它指的是希特勒上台后穷兵黩武、四处征战,而曾经出现过歌德和黑格尔 等著名思想大师的德意志民族,竟然在那个时代跟随纳粹的指挥棒转,听任希特勒残杀犹太人、发动侵略战争。

  如果说”希特勒现象”的出现,同当时德国未能建立西方民主制度有很大关联,那么,”科尔现象”同样令人费解。 希特勒是20世纪德国政坛上出现的最反动的政治人物,而科尔可谓是20世纪德国政坛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尽管两者不 能相提并论,但同样引人深思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民主制度和民主价值观已根深蒂固之时,居然还有一系列政治献 金丑闻曝光,这到底说明什么问题?

  科尔是德国的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他在任内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推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人增强了凝聚力和 自信心,这些政绩不容否定。但是,他在长期的执政中也形成了大权独揽、唯我独尊的领袖风格,在党内没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和权力地位,长此以往,就没有有效的机制来约束他的非法行为。最近还传出法国已故总统密特朗曾染指德国大选,帮助科尔 竞选连任,如果这一传闻属实,那不但是科尔个人的”丑上加丑”,而且也是欧洲议会民主政体的一大悲剧。

  “科尔现象”引发出人们对西方民主制度和政党政治的质疑。政治献金案非德国独有,美国也曾有过类似的案件。权 力腐败、钱权交易等丑闻迭出,说明西方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少缺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声称民主体制能杜绝大的腐败和专断 ,另一方面,却存在置法律于脑后、长期大权独揽的怪现象;一方面强调“维护人权”,另一方面却对前民德领导人克伦茨秋 后算账,判处6年半的监禁;一方面通过“政党补助”的形式对政党给予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政党法又存在监管漏洞,导致德 国基民盟政治献金丑闻。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欧洲所)

  赵俊杰




相关报道: 基民盟不采取法律手段 老科尔逃过一劫
相关报道: 综述:科尔政治献金丑闻越闹越大
相关报道: 受科尔丑闻牵连 英航空业一高官巨额受贿
相关报道: 科尔丑闻闹大 密特朗曾捐巨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南方周末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