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检察日报>新闻报道




观点:让媒介暴力远离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29日12:47 检察日报

  媒介暴力对心理发育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造成的影响无孔不入,一些未成年人正是受此诱导而误入歧途。严峻的现实向传媒工作者提出警示。

  传媒之中充斥暴力

  近年来,媒介暴力充斥市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家庭装备日益现代化。据统计,我国家庭平均拥有电视率越来越高,在城市一个家庭拥有两台甚至三台电视已不足为奇。另外,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装备已进入到越来越多的家庭。这使电视上的暴力影响日益深厚。

  未成年人可随时观看到成人电视节目。1992至1993年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表明,58.8%的儿童喜欢刺激性娱乐节目,如侦探片、武打片、战争片;31.5%的儿童喜欢成人故事片。如《三国演义》、《新七侠五义》、《还珠格格》,金庸小说改编的武打影片等。

  儿童的乐土--动画片里也并非是一方净土。国产动画片如《小龙人》、《黑猫警长》、《宝莲灯》、《西游记》等也有暴力行为。近年来,日本、美国的动画片也充斥我国市场,如《变形金刚》、《圣斗士》、《足球小子》、《百变雄师》、《巨型恐龙》等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动画片中均有暴力的场景。

  各类进口电视节目充斥众多电视频道。目前,我国的进口电视节目主要来自日本、美国、港台地区。据调查,这些国家的电视节目暴力内容偏多,占领的市场又大,对我国青少年影响颇深。

  电视之外的各种媒介如书籍、录像、电影、游戏机、计算机软件等也有较多暴力内容。以1999年6月份某地供应的录像电影为例,75%的影片都涉及有暴力内容。电子游戏中的射击游戏、动作游戏、冒险游戏、多重角色扮演游戏等均充满了暴力。此外,在市场上流行的日本卡通漫画也多以暴力内容为主。

  未成年人易受诱导

  行为的模仿性强。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接触了大量的暴力节目后记忆里会有储存。在合适的时机下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看到过的暴力行为。有些意志力不强的未成年人由此觉得暴力行为可以解决人生问题。在遇到相同境遇时,便会不顾后果模仿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

  现实与幻想的模糊性。未成年人观看过多的暴力表演,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现实世界充满了暴力,单纯认为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是使用暴力让对方屈服。电视为未成年人提供了现实世界与行为的信息,但更多的是提供了想象的世界和行为的信息,他们容易误解其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把现实与幻想混在一起。

  是非判断的不准确性。未成年人人生经验少,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有些影视作品对所谓的“英雄暴力”过分渲染,误使未成年人以“暴力英雄”的处世哲学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其实这些渲染大多是商家为吸引观众牟利竞争的一种手段,但未成年人只凭感情用事,只看表面现象,认为一切英雄好汉的壮举都是正确无误的。

  媒介暴力如何抑制

  传媒事业将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飞跃发展,未成年人也将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媒介暴力,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方媒介净土,把控制媒介暴力提到议事日程已事在必行。

  (一)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违反者要加大打击力度。《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有条款涉及到该问题。但这些条款大多过于抽象,处罚过轻,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很大。笔者建议,有关立法部门应作出必要的司法解释,对罚款的数量、有关责任人的处罚方式及处罚机关的职责作出详细规定。

  (二)家长发挥起监督和指导作用。对孩子观看的节目和书刊要经常检查,如发现有渲染暴力的内容要及时引导,如可和孩子一起观看,帮助孩子分析有关人物,使孩子懂得使用暴力并非是明智之举。但切忌方式简单、粗暴和武断,否则会适得其反,更萌发和强化孩子对暴力的猎奇心理。

  (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媒介的管理。

  1.设立媒介传播对未成年人犯罪、侵犯性行为之影响的研究项目,以及制定暴力节目的标准,研究媒介中的暴力行为与儿童模仿的关系问题。

  2.建立媒介监测制度。利用媒介暴力指数等评估手段评价媒介内容,以指出暴力倾向较严重的媒介内容,并限制儿童观看。

  3.采用媒介产品分级制,禁止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观看某些节目。在此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1990年美国电影协会制定了新的电影分级制度来解决儿童与不良文化的接触问题。协会将电影分为五级:G级(General):意为普通的,又称“家庭电影”,指全家都可以看;PG级(ParentalGuidance):明确建议10岁以下儿童观看要由家长或成年人陪同;PG13:建议13岁以下儿童观看要由家长或成年人陪同,这类影片有恐怖、暴力等镜头;R级(Restricted):意为受限制的电影,建议17岁以下的儿童少年由家长陪同观看;NC-17:禁止17岁以下少年儿童观看,年龄相近者要出示身份证。

  4.利用技术手段对儿童的媒介接触进行控制。我国一直采用“儿童不宜”的方式来对媒介暴力加以控制,但此举已被商家利用作为变相广告。借鉴国外的控制模式防止媒介暴力误导未成年人确是当务之急。比如,美国计算机网络上暴力信息较多,目前已开发出一种软件对儿童接触暴力节目进行控制。该软件将网上暴力节目分为五级,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若干级别,控制儿童观看。目前,美国有4000多个网址已注册采用这一控制软件,另外一种反暴力芯片不只用于计算机,也用于电视。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该种软件出售,但离普遍使用尚有一段距离。

  5.加强对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目前,有些媒介从业人员利欲熏心,为提高收视收听率,增加经济收入,利用人们对媒体的信任,过分渲染某些暴力场景和暴力行为,致使人们把电视节目中的暴力犯罪和真实生活相混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出了先辈们关怀孩子的博大胸襟。“为孩子营造一方媒介净土,让孩子远离媒介暴力”,当代媒介从业人员责无旁贷。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检察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