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华声报 > 新闻报道 |
《文汇报》刊登吴中杰的文章说:现在似乎有一种风气,评价学术成果,衡量学术水平,往往列举研究者在短时间内 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了多少著作,仿佛只要印在纸上,即是好文章。评估一个研究单位和大学的成绩,也要看其发表在“核 心期刊”上的文章有多少,如此等等。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数字的诱惑”,导致一种浮躁的学风。 在学术研究领域,实际上数字并不是显得那么重要的。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其价值远超过千百篇平庸之作,若用 数字来统计成果,就难以显示出真实面貌。而且文章质量的高低,也不在乎发表在什么刊物上。更何况现在的不少“核心期刊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早已改换门庭,推动了往日的风采。 记得50年代提倡集体著作,集中了一批对专题毫无研究的学生,再配备几个青年教师,组成一个写作班子,“ 多、快”却未必“好、省”地撰写出了许多书籍,名之曰“组织某某战役”,“进行大兵团作战”。然而流传至今的,又有几 本呢?那么,时至今日,能不能改变一种思路,在学术、文艺上,提倡以质取胜呢?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华声报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