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江淮晨报> 新闻报道 |
去年是临泉县邢塘镇皮庄村农民李东文一家日子最好过的一年。他们这个庄子300来号人,好地赖地全算上,每人 平摊不到7分地,李东文一家更?j惶,4口人只种2亩多地,收成的麦子、玉米、红芋不够糊口的。30多岁的壮劳动力没 活干,孩子他娘刘淑丽响应国家号召去新疆摘棉花,7月份去,8月份回,除去路费伙食等开销,还挣下700多元纯收入。 李东文对记者憨憨地笑着,他说开春后夫妻俩准备双双去新疆种地。 国家支持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给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县临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剩余劳动力赴新疆流动就业,成了 临泉县“不冒烟的工厂”,原来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口包袱转而变成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劳动力财富。今年年初,临泉县委、县政 府作出加强对新疆劳务输出和经济协作的决定。根据规划,今后10年临泉将向新疆输出长期包地工25万人,季节拾棉花工 30万人次,建成5~10个万亩土地综合开发基地。为此,临泉县专门在乌鲁木齐市设立驻疆劳务输出办事处,他们的口号 是:“争取21世纪在新疆再建一个新临泉。” 临泉县劳动局副局长王轶曾6次去新疆石河子、库尔勒、五字渠等地考察,他认为临泉与新疆两地有明显的互补优势 。王轶介绍说:“新疆地大物博,至今仍有大面积宜开垦的荒地有待开发,一些以种植红(蕃茄)、绿(香梨、哈密瓜)、白 (长绒棉)等农业作物的军垦农场,由于早期建设的职工陆续退休,现急需大量粗壮型劳务工,这与我县劳动力生产习惯和技 术水平相适应。从长远看,新疆具有吸纳外来劳动力居住甚至定居的宽松政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因人口包袱重带来的一 系列社会问题。” 临泉似乎一直与新疆有着不解之缘。60年代以来,临泉农民就自发进疆创业,不少人定居多年脱贫致富:该县张营 乡农民王子令现在新疆农六师新湖总场二分场八连,他到新疆10年包地800亩,年收入达7万元左右;瓦店镇房庄村农民 侯子贵6年前去新疆,现已成为拥有百万家产的“种瓜大王”。去年临泉县政府首次组织万名民工赴疆生产,在棉花采摘高峰 期,建设兵团石河子农场举行的职工拾花比赛中,年仅20岁的临泉姑娘姚立梅日摘籽棉123公斤,折取“采棉状元”的桂 冠,临泉民工在当地成了“最可爱的人”,今年春节前,石河子农场还特意送来一面“情系新疆,功在千秋”的锦旗。 背井离乡去新疆创业,临泉县张新镇农民尹贺章、张振英夫妇刚开始顾虑重重,然而县政府为赴疆民工制定了一系列 服务政策,让他们吃上了“定心丸”。根据规定,外出民工除减免义务工外,老家原承包土地30年保留不动,教育部门将保 留其子女学籍并无偿办理学籍转入转出手续,民工赴疆由劳动部门专门进行护送,民工在外吃住、生病就医、工资待遇还受到 “跟踪管理”。有了这些后勤保障,尹贺章一家放心地坐上开赴新疆的民工专列。 去年秋收结束后,他们全家纯收入5000元,一算账比在老家还殷实,他们自愿留在团场,并办理了迁户手续和招 工录用手续,现在他们家在新疆承包70多亩地,买了住房添置了家具,孩子也在当地小学读书。据介绍,去年临泉县像尹贺 章家这样迁户口入疆定居的民工约有200户800多人,他们已被纳入新疆各农场正式职工,不仅办理养老保险、确定工资 等级,还享受退休待遇。 临泉农民尝到了外出创业的甜头,他们开发新疆的劲头更足了。定于今天举行的临泉县流动就业动员大会,为今年对 疆劳务输出吹响号角,25025名临泉农民将开赴天山南北,在祖国辽阔的大西北再建家园。 本报记者阮凌靳生 背景资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指出:西部大开发,对于全国各地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东部一些贫困地区也要抓住这 一机遇,改变当地落后面貌。 *北大经济学院萧灼基教授提出:西部开发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全国经济发展。 *临泉,全国人口第一大县,174万亩耕地难以解决全县18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在该县于寨镇等乡镇,农民人 均摊不到半亩地,每到青黄不接时农民粮食紧张。 *临泉农村每年剩余劳动力达45万人,除发展乡镇企业和商品流通业吸纳小部分外,每年还有30多万劳动力需要 跨地区流动就业。 *1999年,临泉县委、县政府提出“进军新疆、借地生财”的构想,春秋两季先后向新疆军垦农场输送长期包地 工350户1800人,季节拾花工10180人,当年返乡民工带回劳务纯收入1000余万元,节约粮食折款305万元 。 相关报道: 七星集团将率先在四川建立无线通讯发射台 相关报道: “智业西进工程”在京启动 相关报道: 天津街办企业挺进西部大开发 相关报道: 湖北春季人才交流会 西部求贤挤爆棚
相关专题:西部大开发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江淮晨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