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六日电:(记者 刘红)以海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主任何永年为团长的大陆地震专家代表团, 将于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应邀赴台湾参加“两岸地震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研讨会”。 代表团团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运泰,中国工程院院士、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 所长、研究员谢礼立等十一为专家学者。 该研讨会主办单位为台湾“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研讨会会期两天。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将组织大陆地震专家 前往“九二一”大地震现场考察。 祖国大陆地震专家代表团团长何永年今天称,去年九月二十一日台湾集集镇发生了里氏七点六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后,祖国大陆的地震部门和专家们,时刻关注着台湾地震的灾情及大震后可能的强烈余震活动,海 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立即致电慰问,并立即组成专家组,随时准备赴台与台湾同行一起监测台湾的余震趋势,从而努力减 轻和避免进一步的伤亡和损失。 他在临行前表示,此次祖国大陆地震专家代表团赴台,旨在与台湾同行交流经验,切磋地震科技问题,相互取长补短 ,以求共同提高,从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给两岸人民造成的伤害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台湾地震后 大陆地震专家未能成行的遗憾。这对加强两岸地震学者的交流合作、增强两岸的防震减灾能力以及提高地震科技和管理水平大 有裨益。 海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主任何永年今天接受本社记者访问时强调,十二位大陆地震学者此番欣然接受台湾方面的 邀请,积极做好学术上的准备,前往台北参加“两岸地震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研讨会”,目的是“切磋研讨,携手共进”。 何永年深信,通过交流和研讨,两岸学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享地震科技成果,对于提高海峡两岸的地震科学技 术水平,增强海峡两岸防震减灾的能力是极为有益的。 他说,去年九月二十一日台湾发生了集集大地震,大陆各界都十分关注。我们作为地震工作者,一方面关注地震的灾 情、震区的救援和重建,另一方面我们还关注着地震发展的趋势,因为那么大的一次地震之后,不仅是台湾地区、台湾海峡, 甚至是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地壳应力场都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和调整,及时了解这种变化和调整,对于监视大震后的地震趋 势是极为重要的。 祖国大陆三十多年来遭受了唐山地震在内的十多次破坏性地震的袭击,导致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我们在付出沉 重代价的同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当然,也走了不少弯路,有过不少教训。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集集地震发生后,我 们就自然地想到要把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的台湾同行,希望台湾的同行借鉴我们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从而更有效地 减轻地震灾害。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台湾的地震同行在地震科技的某些方面,例如强震观测、地震速报、GPS观测以及 地震预警等,都有相当高的水准,值得大陆地震界借鉴和学习。 何永年指出,地震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天敌。事实上,祖国大陆和台湾正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上。大陆位于欧亚 地震带,即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东段,而台湾本身就是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段。因此,海峡两岸都是地震多发地区。 自古以来,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一直受到地震灾害的严重威胁,地震也是海峡两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据统计,二十世纪一百年中,台湾共发生八级及八级以上大震两次,七级及七级以上强震三十五次。此外,台湾岛上 分布着五十一条断层,其中已确定的地震断层有八条,还不包括这次发生集集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估计进一步的研究,地震断 层还要多一些。这些事实说明,台湾跟大陆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地震形势。 相关报道: 祖国大陆地震专家将于明日赴台 相关报道: 台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大 相关报道: 图文:台湾清除灾区“帐篷族” 相关报道: 台湾震灾复建工程首宗黑道围标案曝光
相关专题:台湾大地震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