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北大2001年全国 MBA联考网上 辅导班报名 |
|
|
本报驻美记者张少威华盛顿三十一日专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昨天上午在华盛顿全美新闻俱乐部发表题为《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的演讲,记者根据录音整理,全文如下: 谢谢黑格曼先生的介绍,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演说。 我到这个新的工作岗位有两年多时间,从此我开始注意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和美国人对中国人和中国的感觉。我深感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之间需要加强沟通,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但首先媒体要加强沟通,因为它往往引导人们的思想并影响人们的情绪。 为了做这样一种交流,我首先在美国讲一下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这不是一次学术报告,也不是一次外交领域的演说,只是想很直率地把中国人或者说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和美国人怎么看向大家作一介绍,以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这种理解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建设,它是长久的、有生命力的、有影响的。 中美两国开始交往到现在,大约有二百三十年左右。中国人给所有的外国都起中国式的名字,因为中国的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这种名字往往很有诗意。中国最初给美国起了一百多个名字,经过选择最终留下了一个,叫做“美国”,两个音节。一个刚学中文的美国人会发现,这是“美丽的国家”的意思。一个中国的小学生在学地理的时候学到美国,很自然地会对这个国家产生好感,因为他认为那里大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了。 两国间的正式交往始於一七八四年,也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这一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启航,穿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於八月二十八日到达中国广州,从此,中美关系开始了。到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双方的商业往来积累增加,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彼此加深了解的过程。当时没有书籍介绍美国,中国最有名的禁烟大臣林则徐主持翻译了第一部包括介绍美国在内的书籍,首次比较具体地介绍了美国,但总体来看,十九世纪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人所知甚少。一八七二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派了一些少年和儿童到美国留学。他们到美国之后感到很惊奇,也很兴奋。除了看到现在的马路和楼宇之外,他们发现穿著土著衣服的印第安人像中国京剧的艺术家,他们写信回来这样报告,不知这是为了什么。 十九世纪开始,中国文化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开始传入美国,对美国的文学主要是以艾默生、梭罗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者产生了影响,美国现代诗歌之父华尔特惠特曼在他的作品中曾经两次提到孔子。同时,大量的美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使我们听到了太平洋对岸的沉思、共鸣和各种各样的声音。 用惠特曼的话来说,中国人听到了美利坚在歌唱。我们听见各种不同的欢歌,听见他们放开喉咙高唱有力且优美的歌曲。通过大量美国作品的译作,中国读者听见了杰克伦敦在荒野中的呼唤,听见了福克纳的声音与喧嚣,听见了海明威的钟声,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这钟声为谁而鸣。我们还听到了密西西比河上领航员的呼唤,“Two Fathoms”或“Mark Twain”,这后来成了山缪克莱门斯的笔名马克吐温。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他的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中国广为流传。中国了解美国很重要的途径是通过美国文学作品的中文译著,中国读者知道了美国民族是乐观的、务实的、坚强的,美国人具有这些优秀的性格。这时美国的中文全称出来了,叫做“美利坚”,这三个字都有很好的含义。 十八世纪一位美国船员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发现中国人不能区分英国人和美国人,因为他们都说英语,这是中国人最初交往时对美国人的认识。一九零零年发生了一个重要事情,这就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北京的皇家建筑圆明园第二次被毁掉,珍宝文物被抢劫一空。中国还被迫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但中国人对这八个国家中首先记住的是英国、法国和日本,因为在此之前他们都与中国先进行过战争。到了清朝末年,许多优秀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时参考了美国。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逸先博士提出了三民主义,受到了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孙中山曾经在一九零四年正式呼吁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支持中国的革命派,推倒满清的封建统治,但是没有得到美国的回应。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在少年时期读过关於华盛顿、林肯等人事迹的书,他为他们的事迹所感动。中国人知道华盛顿,他是作为美利坚民族的象徵,作为美国的国父,无论中美关系如何变化,他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尊敬。受到这样尊敬的另一个美国人是林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吸引了大部分日本陆军,中国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了有力支持。一九四三年,日军切断了中缅公路,美国空军开辟了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向中国提供抗日武器。由於山高路远,气候恶劣,以及受飞机飞行高度所限,有不少飞机失事。据统计,当时美国损失了近五百架C─四六飞机。前几年在中国西藏、广西等地曾陆续发现美国二战飞机的残骸。最近几天,在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米黎县又发现了两处飞机残骸,经中国方面判断,它也属於“驼峰航线”的飞机,这已在前天通报给美国驻中国大使普理赫先生。美国有一千五百多名飞行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贡献了生命,两国人民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结下了难忘的友情。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段历史,在中国的南京市就有美国飞行员的烈士墓。在发现飞机残骸的地方,我们最近也立了纪念碑。我猜想,在座的各位先生和女士,也许你的父亲或你的叔叔参加过这个“驼峰计划”,或者是飞行员、或者是机枪手、或者是搬运工。如果有这样的先生或女士在场,我很想认识他,并转达我们的敬意。 中国正在开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国人自然会想起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很巧合,中国和美国都是先由东部开始发达的,而后逐渐发展到西部。我们都知道,铁路建设是美国经济起飞的发射台,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条大铁路的动工是与华工的巨大贡献联在一起的。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严寒的冬天,当别的施工队伍撤下来的时候,华工继续勇敢地西进。 在美国广大的荒凉的西部修建铁路,据统计有三十一万人献出了生命。为了表彰中国铁路工人的业绩,美国伊利诺斯州政府於一九九一年在中国上海用三千多枚道钉做了纪念碑,碑上写著:“中国建筑工人所做的贡献是连接美国东西部海岸并促成其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由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一九四五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了一个高峰。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中国的内战中,美国政府明显地偏袒和支持国民党一方。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中美军队直接交手,中美由二战的盟友变成了敌人。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五十周年,美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在这场战争中,中美两国士兵伤亡甚重,许多人死於严寒和肉搏。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为自由而战,在华盛顿就有这样的纪念碑,就在我们这座楼附近。但是中国人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战士是为保卫自己的祖国而战,当年是为了保卫祖国而跨过鸭绿江。中国一百年以来遭受到外国的侵略和列强的蹂躏,民族再次受辱,侵略的威胁已经打到了边界线,美国的舰队当时进入了台湾海峡,美国陆军打到了鸭绿江边,美国炸弹扔到了中国领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兵,在朝鲜与美军直接作战。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中国也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国力,影响了中国的建设。但是在今天我们并不能期望中美双方有统一的看法,还是都坚持自己的见解。但是我最近知道,美国的日内瓦公司和中国的电视台合拍了一个三十八度线的反映朝鲜战争的剧作,这部片子已在中美两地开始拍摄。这部电视剧的中国导演说,在二十一世纪中美应该成为和平的夥伴,这时应该回头审视二十世纪五十年前我们曾经是敌人的那个时代。这部影片将生动地再现交战各国的各种人物,包括决策层和普通战士。五十年前有谁能设想,当年战场上的敌人今天能合作拍摄这场战争的故事片呢?这说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五十年代之后,中美之间进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对立时期。“打倒美帝国主义!”是中国的口号,而美国公民的护照上印著“去中国无效”。这样,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使两国人民都很难得到对方的准确消息。但是,我相信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中国和美国之间更没有成为永远的敌人的理由,没有这样的理由。世界上的人民都没有料到,在中国响著反美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当中,中美关系有一个突然的转变。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接近和改善两国关系,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 在北京早春的寒风中,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握住了尼克松总统的手,毛泽东主席在他那间堆满书籍的书房内会见了尼克松,畅谈了国际形势,还讨论了哲学。这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美国的歌曲开始在中国的电台广播了,美国的电影再次进入中国。爱喝茶的中国人对茶杯是考究的,这时有了印著中国和美国国旗的茶杯,“中美友好万岁!”的茶杯在市场上也能买到。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一九七九年,那时“文化大革命”结束才三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大学曾经停止招生,知识分子下乡劳动,经济发展停顿。在一九七九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以七十五岁高龄访问了美国。中国的媒体开始对遥远的、陌生的美国做了广泛的报道。中国的报纸显著地刊登了邓小平带著牛仔帽的照片,中国媒体对於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做了报道,把一个活生生的美国介绍给中国公众。中国人对於美国人的实干精神印象至深,对於美国的科学技术、对於阿波罗计划、对於硅谷也都很钦佩。麦当劳、肯德基开始进入中国,这两家快餐店在中国的大小城市开始竞争,凡找得到麦当劳的地方就找得到肯德基。 留学美国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想法,根据中国教育部门的统计,从一九七八年到现在,来美国的留学生有十二万多人,实际上的数字还可能超过,因为有些人是以其他名义到美国,而后又读书的。到中国留学的美国人有一万多人。我十分希望有更多的美国学生到中国的大学去读书,他们对於沟通中美是会有贡献的。 然而,中美关系的发展充满曲折,中美之间也存在著很多分歧,如贸易逆差问题、达赖喇嘛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等。虽然中国媒体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常有尖锐的批评,但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全面报道一直保持了热情和很大的篇幅。但是中国人发现,与中国媒体对美国的热情报道相反,美国媒体对中国的信息报道得很少,也不准确,有些带有偏见,以致於使没到过中国的许多美国人对中国存在误解。今年不久前,华盛顿的一位电视台总裁访问了中国的国际广播电台,他的行李中带了大量的方便食品,他十分担心在中国吃饭会发生困难。由此可见,美国一般的公众对中国的误解会有多么严重。 还有一种情况是美国媒体过分渲染中国的实力,夸大中国的军事力量,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寻找理由。(编者注:此时的幻灯片上是《波士顿环球报》一九九六年一月七日的内容,一对巨长的筷子夹住几个美国国旗做成的小纸片,旁边的标题是“我们应当怕中国吗? ”)这是一张很典型的漫画,这里在导言中提到了我本人,它说,记者访问了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负责人赵启正先生,他说了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可能在他有生之年实现,到那时中国不仅是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而且还是经济大国,所以全世界都应该怕她。那么,中国的筷子就把美国的国旗做成菜吃了。 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能力也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把任何一个国家当作菜吃掉。恰恰相反,中国一百多年以来被别人当菜吃过。我给《环球报》写了信,我说,编辑先生,你所说的我不能同意,中国没有这种打算。中国人是很友善的,很愿意同美国人做朋友。他把我的来信也在报纸上刊登了,我很感谢这家报纸。 美国的有些舆论为遏制中国也制造了一些借口,改变了国际舆论环境,形成了对中国不利的舆论。这种作法时间长了,就使很多美国人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以致於美国竞选总统时,竞选者要说一点中国的坏话。这就提醒了我,我的职务、我的责任是,应该向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时间长了,许多中国人,特别包括那些对美国比较友好、在价值观上比较接近美国的中国青年人向自己提出了很多困惑的问题。他们问自己,美国主流媒体为什么对中国充满了偏见并对公众进行误导?美国为什么每年都要发表指责中国在内的别国人权报告?几乎每年都在联合国提出反华提案?美国政府为什么总对中国自己的事情指手划脚?为什么坚持逐年扩大对台湾的军售?这样长期下去,美国人能不能成为中国的朋友?在一九九六年,几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并不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但却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这本书引起很多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的注意。 去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并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失去了孩子的父亲的照片,父亲失去了女儿和女婿;另一张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先生在破碎门窗前的照片。这张照片在美国媒体上大量出现,这时中美关系又进入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中国学生的游行当时被认为是中国政府操纵的,至今天也没有机会向大家说明,事实上中国政府当时决定,学校不要停课,不要停止考试,要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过激,做了很多有益的引导。但是这次游是中国人对於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的一种爱国感情的流露,我很高兴今天尚慕杰大使出席了这个会,他看到这张照片一定也有很多回忆。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中美关系虽然是波折起伏,有些问题还争执严重,但我确信,中美关系是向著友好的方向发展的,而不是与此相反。我确信,中美之间找不到不合作的理由,如果有人找到这样的理由,那是制造的,勉强的,是不能成立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应该像洛矶山上的红杉树一样万古常青。最近我发现,中国一个地方烟厂出了一种香烟,就是以红杉树命名的,并且在下面著名:这种树是美国的一种树。我本人不主张吸烟,但我喜欢这个牌子。 中国愿意加强中美友谊,中国人民也愿意加强中美友谊,就是在现在中国还在不断拍摄表达中美友谊的电影和电视,比如一个叫做《黄河绝恋》的电影,表现美国飞行员参加中国抗日的故事,在中国大受欢迎,可惜在美国电视台还没有放映,我们已经把它译成了英语。顺便说一句,中国人也很喜欢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讲述优美凄婉的爱情故事,它说爱情大於金钱,在中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爱国者》塑造了独立战争中勇敢的、爱国的美国男子汉形象,中国人看了也留下难忘的印象。而由美国迪斯尼拍摄的《木兰》更受到中国儿童的喜爱,不过中国儿童说,这个儿童像overseas Chinese(海外华人),不太像native Chinese(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中国人民是成熟、理智的人民,中国人民深切地认识到,随著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美国通用汽车在我原来所在的浦东新区建立了新的工厂,第一批汽车已经上市,其中国零件的使用率为百分之五十,这是中美合作的又一个象徵。在北京使用的第一辆别克车就是我的,周围的人都很羡慕,问我哪里来的别克车,我告诉他们是上海──中国人和美国人共同生产的。 毫无疑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虽然在意识形态、战略利益、文化传统方面有很多不同或者说是差距,但为了双方许多共同的重要利益,两国已经建立了建设性的广泛的联系,我们可以在许多方面共同努力,在世界政治中提倡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在全球经济中促进增长,共同发展;在国家社会之间发扬平等与相互尊重;在科学技术中增加知识的积累,为人民造福;在文化领域则鼓励和欣赏对方的优秀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很显然,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应加深了解,加强合作,这样对推动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中美之间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将继续取得成果。我在浦东新区工作时,在那里建筑了一座中美合作的摩天大楼,这个大楼四百三十米高,属於世界第三高度。但它的美丽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它是由美国的SOM公司设计,该公司设计过(芝加哥市)西尔斯大厦。这个大楼是中国宝塔的外形,美国的钢结构,有一千四百多个钢桩打在地下,每个钢桩八十五米长,九百毫米直径,厚度二十毫米。 这个大楼从里边看是金碧辉煌,从外面看就是一个中国的宝塔。去年,《财富》杂志在那里召开了财富论坛,有六百多名贵宾参加。我想,这样的中美合作还有很多新的领域,如通信、如互联网。面对下一代,面向新世纪,我们只有努力发展中美关系,绝没有阻挠和破坏两国人民交往的权利。绝大多数中国人赞成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的(主张),中美之间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 中国人也欣赏克林顿总统提出的二十一世纪将成为美中两国最美好时期的预言。我们希望这样的预言能够实现。 我知道我选择了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即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表达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我今天不是讲中美关系的历史,那是历史学家的任务;我也不是讲中美当前的外交关系,那是外交官的领域。我只是想讲普通的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和对美国人的看法。这些看法丰富、复杂、矛盾,又有变化。我们不应当回避历史,也不要超越现实,要更著眼於未来。 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希望我的演说能使诸位多少了解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友好愿望──要把她当作一个美丽的国家,而不要把她当作一个美丽的帝国主义。 我希望今后在中国也能举行美国的文化活动,希望在座的某一位能够在中国作一个报告,叫做“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希望能在中国同各位见面。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