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决战境外”招来批判 最近,“决战境外”4个字在台湾岛内被炒得沸沸扬扬。事情的起因是,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一次军事集会上,抛出所谓“决战境外”的军事战略新构想。此言一出,立即在岛内掀起轩然大波。7月5日,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在《中国时报》发表题为《“境外决战”行不通》的文章,批评台军根本不具备所谓“境外决战”的能力,而且这种论调具有明显的挑衅性,将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同一天,“行政院长”唐飞在“立法院”接受咨询时也表示,“决战境外”的用法并不恰当。 在一片批评声中,台军“参谋总长”汤曜明只好在7月7日召开紧急记者招待会,强词夺理地声称:所谓“决战境外”和“境外决战”意义大不相同。“境外决战”是政治层面的、广义的解释,指的是把兵力投放到敌人的土地上。台湾军队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规划。而“决战境外”只是军事层面的、狭义的解释。意思是“不将战争带入本岛”云云。台湾军方也连忙表示,没有到大陆作战的计划,也绝对没有发展能打到大陆的地对地导弹。 “决战境外”是如何出笼的?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之前,台湾在军事战略上作了一个调整。把“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战略构想改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从表面来看,两者只是文字顺序上的差别,但实际上,后者的作战主动性明显增强。按台军的说法,这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改变。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不到一个月,就在6月16日参加“陆军官校”毕业典礼时提出所谓“决战境外”战略构想。这一提法比“有效吓阻、防卫固守”更进了一步,表明台湾当局向“以武拒统”的深渊又跨出了危险的一步。因为以“防卫固守”为主的作战指导思想,强调的是守。而要实现“决战境外”,就要按照所谓“拒敌于彼岸、击敌于海上、毁敌于水际”的思想指导作战。也就是说,台湾当局企图把战场向海峡中线以西乃至大陆境内转移。一旦战争爆发,台军就可能对大陆的目标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因此,这一战略具有极大的挑衅性及危害性。 脱离实际的妄想 台湾当局提出“决战境外”,所恃的无非是花费巨资从国外购得的武器装备。他们自认有了底气,因此企图把战线向前推。但是,正如军事专家所指出的,“决战境外”是强者对弱者的战略,以台军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达到“决战境外”的要求。 近年来,台军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了约400架作战飞机、近20艘中型作战舰艇……但要凭这些东西来“决战境外”,仍无异于以卵击石。现代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仅凭几件“法宝”就想打倒对手是不现实的。目前台军的武器装备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总体而言,无论是海上的“成功”级、“康定”级战舰,还是天上的F-16、“幻影”2000战机,其性能都不像台湾军方吹嘘得那样神奇。而且,台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依靠外购,那些“洋法宝”只能是打掉一架少一架,打沉一艘少一艘,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补充。只要“三板斧”砍完,后面就难以为继了。第3阶段的作战又拿什么来打呢?这种作战思想与台军“战略持久、战术速决”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是矛盾的。难怪“决战境外”的提法刚一出笼,不但郝柏村等台军“元老”嗤之以鼻,取笑台湾当局那一伙人不懂军事常识,甚至连“行政院长”唐飞在“立委”的质询前也不得不说实话,表示并不认同这一提法。台湾当局新领导人随后也改了口,走到下一站就不再提什么“决战境外”了。 实际上,台湾当局提出“决战境外”战略,只是一个脱离台军实际情况的妄想,其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只不过是为“台独”势力撑腰打气的又一花招而已。卢勇贤峰礼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