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两韩首脑会谈获得成功後,台湾“立法院”四党部分“立委”组成了“两韩会谈立法院跨党派观察团”赴南韩考察。据报道,在返台的记者招待会上,新党“立委”冯定国和亲民党“立委”沈智慧都认为两岸领导人应该“抛开敏感问题,求同存异以增加两岸的善意互动”。沈智慧甚至认为“陈水扁在就职满月演说中已经释出善意”。她呼吁江泽民也该有所回应。笔者不怀疑这两位“立委”希望看到两岸和解的良好用心,他们的评论可能也代表了台湾一部分期望打破两岸政治僵局的人士的想法。与此同时,香港主张祖国统一的一部分同胞也抱有类似的看法。某一大报还为此不惜篇幅写了一篇长长的“正论”,主张江泽民和陈水扁“应握手为和解争朝夕”,并建议江应邀请陈以“台湾领导人”名义访问大陆。 应求大同而存小异 有趣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的重量级人物台北市长马英九,以其在一九九二年担任陆委会副主任的身份,却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说关於一个中国的原则双方有共识也有不同的看法的方案,是由陆委会先提出来的。双方的分歧在於对一个中国的“内涵”的不同表述,而不是对“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共识。陈水扁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玩弄文字游戏,是无助於打开两岸谈判局面的。 显然,马英九的解释是符合事实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来打破两岸僵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究竟应该如何“求同存异”?人们按常识和经验来理解“求同存异”应是求大同而存小异。若是相反,任何谈判又有何意义,怎能成功?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在陈水扁仍然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况下,就允诺其访问大陆,不论是用什麽名义,都会在事实上造成认可陈水扁一伙实行“不提两国论的两国论”局面。 恢复历史本来的面目 确切地说,“一个中国原则”认知的“同”,也并非是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海协、海基两会会谈中“求”出来的。因为这本来就是当时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一贯立场。从根本上说,“中华民国宪法”本来就是大一统的宪法。两会会谈之前,一九九二年八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所通过的决议,就黑纸白字写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直到一九九八年,台湾陆委会在一份题为“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答客问”的文件中,仍确认“一个中国是我们一贯的政策主张,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 大陆的诚意 大陆方面一再表示,对打破两岸僵局重开两会会谈抱有极大的诚意。近日,钱其琛副总理还公开说汪道涵迟早会访问台湾,但仍有待时机成熟。笔者认为,这个时机就是台湾新领导人老老实实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原本是台湾当局的一贯主张,并表示现在也不打算修改这一立场。 唐树备上月在厦门重申,大陆所主张的,只是台湾新当局“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先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有了这一条就“什麽都可以谈”。这是大陆领导所一贯主张的“求同存异”。事实上,大陆方面只是希望陈水扁新当局不要倒退,不要以所谓“柔性台独”的手法,继续贯彻民进党的台独纲领。为了二千万台湾人民的福祉和民族大义,何去何从,该是陈水扁作出决断的时候了。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程毕凡
|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