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年轻人最关心自身的发展,60%以上的人认为上海这个城市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家单位联合举办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上海人认为自己有较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并有70.6%的人在不断地寻找发展机会,利用跳槽这一方式来寻求个人发展的比例高达35.1%。 因为种种原因,名牌大学广告专业的郑先生毕业时匆匆忙忙地在一家私营广告公司落下了脚。结果,上班一个多月后,他终于忍受不了老板的落后观念和办公室同仁的无聊作风而一怒辞职。“我曾在世界最大的电通广告公司实习,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上比较倾向日本的快节奏高效率。可后来的那个工作单位,拉广告纯粹成了讲关系、请吃饭,而且拉一个广告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我实在觉得再呆下去没什么前途。”郑先生这样解释他的第一次跳槽。 之后,他来到了一家台湾知名的食品公司市场部,三个月后再度跳槽。这次跳槽的理由简单得多,因为网站开出的薪水要高出原有薪水一大截。郑先生加入网络公司后忙得要命,连朋友的饭局都没时间参加,倒是常常请朋友上网增加他们的点击率。不过,他不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达到理想中的目标,“我只是想能够早一点进入IT业,对今后的事业发展肯定会有帮助。” 跳槽、出国留学、继续读书、努力工作是个人寻求发展的主要方式 调查还显示,除了跳槽之外,出国留学、继续读书、努力工作等也都是个人寻求发展的主要方式,而以往那种靠走人际关系来寻求发展机会的方式已经受到冷落,只有20.4%的人愿意采用这种办法。 可以判断出的是,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更愿意通过自身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从调查结果中还反映出,收入越高的人寻求个人发展机会的愿望更突出。收入1000元以下的个人寻找机会的百分比只有45.7%,而收入2000元以上的个人寻找机会的百分比达到72%。像萧文这样虽然已属高薪阶层,却仍不断寻求发展的人在上海颇具代表性。 调查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年轻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学习。 虽然工作繁忙、生活节奏极快,上海人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的许先生,近两年连续拿到了英国注册会计师证书和复旦大学的MBA学位。“工作后读书,吃力得不得了。”如今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的许先生自嘲地说,原以为大学毕业就可以了,没想到又进入了一轮新的学习过程。最忙的时候,他上午在市中心上班,下午赶到十公里外的复旦上课,回家一边写学术论文,一边想着明天的工作报告。但是,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与本科所学的专业一点不搭界,如果不赶紧充电,恐怕早就下岗了。”拥有专业资格证书的许先生,现在和同事、老板商量工作时,说话颇具权威性。 像许先生这样因为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不对口,需要重新学习的人,年轻人中特别多。二十出头的小侯,读书时学的是美术。在一家动画公司工作了几年后,某知名网站向他发出了邀请。“他们要我负责页面设计,美术方面我没问题,可是网络……”准备跳槽的小侯立刻利用双休日去交大学习专业的网络工程师课程。 八成以上的上海人认为自己需要学习新知识,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数要少得多 不过,虽然有88.2%的上海人认为自己有学习新知识的需要,但真正有打算学习的却只有56%。 “哪里有时间学?”刚刚转业成为一名网站编辑的顾明叹着气说,现在连睡眠时间都不够。曾经到美国留学考察半年的顾小姐,说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为了将来出国留学方便,大半年前,她就准备去上许道正英语学院的GRE班,还兴冲冲地领来了一堆介绍资料。但随着工作的调整,朋友们再也听不到她提起学英语,这件事被遥遥无期地搁置起来。“读书随时都可以,好的工作机会不是天天有。”顾小姐在“鱼与熊掌”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除了时间难以控制外,也有不少人对纯粹考证式的学习提出异议。零点公司调查显示,目前计算机和英语仍是人们学习的主流,约有35.3%的人想学网络工程师、30.2%的人想学英语口译等证书。想象中比较热门的MBA因为入学条件较高,仅有5.2%的人愿意学习。 “我个人不会仅仅为了一张证书去学习。”从事广告创意工作多年的何先生表示,虽然没有正式地参加什么学习班,但自己每天都在学习。“我会通过书本、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最新资讯,广告人最怕的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 上海人对于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大事的关心程度很高,约有92.7%的受访者说自己“关心”。 28岁,如今正在一中外合资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关小姐告诉记者:“我的工作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就最近中国加入世贸的谈判来说吧,你想,中国一旦入关,政策和法令上的事情需要多少我们这样的律师来做文案工作。”另一位在合资医药企业市场部工作的人员说:“我是做国内市场的,但是我们公司已经使得一个观念深入人心,那就是你是一个国际大公司的员工,你关心的必须是公司在整个国际市场的兴衰荣辱。” 另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开始刻意地培养关注国家、世界大事的兴趣,这在高等院校的人群中表现尤其明显。一个复旦法律系的学生表示他经常依靠《环球时报》、《参考消息》这样的报纸了解世界大事,他说:“我现在学习的仅仅是些概论的东西,也并不一定主修涉外的法律,但是关心国际大事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正在财经大学读书的97级学生李旭认为他了解的就是和他专业密切相关的东西,“我希望在一些网络的财经频道上,了解到一些课本上不能提供的评论和最新案例。” 调查反映出,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市民了解国际大事的窗口,有将近13.5%的市民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国际信息。 九成上海市民对国内国际大事很关注,相比较而言,男青年关注国际政治,女青年更关注经济大事 18.2%的男人关心经济大事,26.1%的女人关心经济大事,对于经济、政治均关心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两个百分点。至于对于文化和生活关心程度方面,男人则更是败下阵来。恐怕唯一能够让男人自豪的就是,男人关心政治的占到60%,是女人的两倍。 女人为什么关心经济大事呢几个在媒体、网络、广告公司工作的女性回答是:“工作越来越男性化。”她们说,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得比男性出色,无论是读书还是管理公司,尤其是随着对妇女权力的重视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杂志、女性网站已开始浮出海面,为女性指点江山。所谓的女性工作男性化,其实是指一些女性很少涉足的工作领域已经改变,尤其在经济方面,女性在获得和男性同等的话语权。某女性网站工作的男性编辑说:“你能想象吗,和美国人谈判超级301条款的中国人是女的,和中国人谈判WTO的美国人是女的,你说,她们怎能不关心经济大事?” 当然,和男人在政治上的情有独钟相似,女人对巴黎服饰、日本化妆品和好莱坞“星”闻的偏爱似乎是天生的。在文化和生活新闻事件的关注度上,女人和男人的比例分别是16.7比3和10.1比2.4。所以某些网站在设计上往往考虑到女性的关注度,尤其是女性网站,不遗余力地在星座、发型、减肥乃至申请MBA、经济理财方面大下功夫。 上海市民对环保问题极为关注,并热衷参加环保志愿活动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网络时代的现代人更加重视环保活动,比如义务种一次树或认养一回国宝级动物。这些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正在为更多的人推崇。调查显示,30%的上海市民参加过单位、社区和个人组织的环保活动。 25岁的王海龙和他的旷野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成员,已经组织参与了数次捡垃圾活动。植被丰富的大金山岛被称为上海的最后一片净土,还没有大开发。这两年,随着游客的增多,塑料袋、饮料罐等垃圾也开始登陆大金山岛。去年“6·5”世界环境日,王海龙和他的环保小分队就来到了大金山岛捡垃圾。 他们是带着蛇皮袋来捡垃圾的。5个人从上午9点捡到下午3点离岛时,足足捡了7袋。由于大金山岛周围是大海,为了不让塑料袋、罐头等垃圾污染大海,他们还沿着海边寻捡垃圾。游客们看不懂这些年轻人的举动,问他们干吗呢?“环保小分队”会不厌其烦地解释。 很多游客被感染了,自觉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 最后,这伙年轻人租用一条渔船把7袋垃圾运出海岛后,把垃圾倒进了县城的垃圾箱。有时,路远交通不便,他们就采用“填埋法”解决垃圾。去年秋天,旷野户外俱乐部联合南京一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去浙江的清凉峰捡垃圾,他们就采用了这个办法。此外,他们还联络山上的工作人员,呼吁加强环境保护。 捡垃圾的次数越多,队员们越觉得宣传的重要。道理很简单:有10、50、100个人在扔垃圾,单靠几个人是捡不完垃圾的。这个周末,王海龙和他的队员选择去淀山湖捡垃圾。淀山湖是难得的风景区,可是游客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那里是上海的水源区!大量的游客垃圾正在污染环境。此次,大家已决定要在那里竖一块“禁示牌”。 与此同时,市民们反对搞那些“声势大、走过场”的环保活动。28岁的审计师陈杰先生受访时坦露,虽然自己没有机会参加环保活动,但每天出门,他的公文包里总有一个小塑料袋。在车上、在路上,一时找不到垃圾,他会把用过的餐巾纸、果壳等垃圾暂时装进塑料袋。 上海市民对环境的评价好坏各占一半。调查表明,约有31.8%的市民认为上海的自然环境“比较差”,而认为“非常好”的只占3.1%。 “灰尘多、废气多。”这是很多市民常有的抱怨。在房产公司任职的张梅小姐受访时,首先道出了她的渴望:我要新鲜空气。我渴望能深呼吸。 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必须采用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张小姐家已经堆积了几大盒废电池,不知如何处理。废电池、破日光灯管会产生汞污染,不能随意混在生活垃圾中。令张小姐遗憾的是,至今小区里既没专门的点收集废电池,也没有专人上门收集。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脑正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现代家具”,并且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电脑势必成为家庭新增的垃圾。如果没有科学的垃圾收集处理方法,废电脑等电子产品,将引发二次污染。这是热爱网络生活的现代人不希望发生的。 目前苏州河正在不断消除黑臭,每年上海的新绿地都有递增,天原化工厂等“污染大户”都在搬离市区。和以往相比,上海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调查显示,市民认为上海环境“非常好”的仅占3%,30%的市民评价“一般”。 环境不只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家事”,在一家股份公司担任审计师的陈杰先生,提及今年发生在北方的沙尘暴,忧虑重重。虽然上海远离北方,但北方的风沙照样影响着上海,上海下起了“泥雨”。上海的环境与周边环境紧密相连着。
|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