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
日前,中科院将一份权威的《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报告呈送国务院。为了找到沙尘的起源,十几家科研院所进行了一次科研大协作…… 沙尘暴惊动科家院 前天,中科院地学部宣读了中国科学家对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的分析报告。专家宣布,今年屡屡肆虐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主要来自京西北的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的退化和撂荒耕地。飘到北京上空的浮尘大部分来自这些地区。这一结论是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北京气象学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单位数十名专家为寻找沙尘暴源头进行了一个月的追踪研究后得出的。 昨天,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了解了这次科研的过程。 4月10日,当北京今春第6次强沙尘天气刚过后,中科院地学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中科院地学部风沙问题专家组,由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丑纪范两位院士任组长,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北京气象学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单位十余位专家担任组员。 昨天,中科院地学部办公室主任刘勇卫告诉记者,中科院学部是国家在科技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当今年沙尘暴屡次出现后,学部专家果断地决定,联合多学科专家进行科研大协作。 现在看来,这次科研协作是成功的。5月8日,当中科院将这份“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的报告呈送到国务院时,立即引起有关领导重视。第二天,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批示:“专家的意见值得重视。请送计委、农业部、财政部、林业局、环保总局、气象局等部门研究,并加发内蒙古、河北、北京。”5月9日,国务院召开科学治沙会议,来自科技部、财政部、林业局等十个部门的领导听取了中科院地学部专家们的报告。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作出的有关沙尘暴最权威最细致的科学报告。 沙尘不是来自沙漠 昨天,参加该课题研究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所所长鞠洪波告诉记者,在经历甘肃、内蒙古长达千里的实地研究后,他们发现,袭击京津地区的沙尘并非来自沙漠地区。鞠所长说,4月6日,当北京刮起强沙尘时,他正在腾格里沙漠,当时那里晴空万里。后来他调出了美国NOAA-14卫星图,从图上更能清楚地看出,沙尘从内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经河北到达京津。从4月初到5月8日,他们从甘肃到内蒙古,中间穿过了几个沙漠,发现真正能产生扬尘的是一些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在内蒙古的四王子旗和武川县,他们看到,由于过度垦植,地面上很薄的土壤都被风刮起,剩下的则是难以耕种的沙地。 八成浮尘来自外地 鞠所长的发现得到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的有力支持。该所所长刘纪远对北京沙尘样本分析后指出,有80%以上的样本属壤质和沙质土壤。这些浮尘来自位于内蒙古和河北的面积大约25万平方公里的退化草场和撂荒耕地。这一事实与人们通常概念中沙尘物质主要来源于天然戈壁和沙漠完全不同。他们认为,大粒沙粒被风力搬运距离不会太远,而细沙可搬运上千公里。通过样品的化学分析,他们又发现一些北京地区含量较少的物质,也证明沙尘来自外省市。他们证实,离北京最近的“尘源”是河北坝上地区。 更大沙尘可能再来 记者了解到,北京50年代平均沙尘暴日数、扬沙日数和浮尘日数分别是90年代的8倍、14.5倍和3.2倍。但今春强沙尘次数陡增,已是90年代历年同期的3倍以上。造成这一形势的原因主要是华北地区出现的罕见旱情和正在发生的本世纪最强一次“拉尼娜”事件。但专家同时指出,即使“拉尼娜”过去以后,我国仍有出现更大沙尘的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在全球增暖的影响下,北半球降水量虽变化不大,但温度将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快,土壤将更干燥。尤其北京,近二十多年里,平均气温已上升2℃以上,土壤水分蒸发量上升了50毫米以上。专家担心这种干燥气候可能会带来更多沙尘。 除人们无法干预的气候因素外,专家还对人为的生态破坏表示了担忧。专家组利用遥感技术得出结论:多年来我国对沙化土地总体上是破坏大于治理。土地沙化面积在迅速增长,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我国的沙化土地面积由50至60年代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发展到90年代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其中部分地区近年开垦的土地中,有近一半已撂荒,成为新的沙尘源头。 专家提出治尘建议 专家认为,在沙尘天气涉及的20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强度供尘区以内蒙古中部和河北省北部约25万平方公里的退化草场、撂荒耕地及旱作耕地为主,如能迅速采取措施,首先对这一部分土地进行治理,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草场载畜量,并适当采取人工措施,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就可以有效地抑制影响京津地区的主要沙尘来源,形成首都圈的绿色生态屏障。 建立和完善沙尘天气的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做好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工作也成为专家谈论重点。 专家认为,对全球天气变化趋势的把握需较长时间的科学积累和能力建设,而大面积恢复林草植被也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和完善沙尘天气监测系统,以降低强沙尘天气造成的损失。为此,须针对我国沙尘天气的特点,研究沙尘天气动态监测方法,利用卫星遥感、雷达和控空等手段,对沙尘天气的形成、发展和扩散进行跟踪观测,形成一个实时的沙尘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并及时发布信息,以利于提前安排好生产、交通和群众生活,尽可能减少损失。(晨报记者薛晖) 相关报道:专家分析今年强沙尘天气两大原因 专家认为防沙治沙有六个重点 专家认为我国可能出现更严重沙尘天气 专家认为拉尼娜等现象是强沙尘天气的元凶
相关专题:沙尘暴敲响生态警钟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