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陕西红色之旅专题 > 正文

6月27日《午间一小时》: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6月29日12:02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张名胜(延安市革命纪念馆馆长)

  张 娴(延安市革命纪念馆宣教部主任)

  朱 刚(南京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

  艾 平(四川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离休干部)

  主持:王 欣

  吴 蕊

  责编:王 玲

  主持人王欣:听众朋友好!欢迎您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我是王欣,我现在是在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演播室里,坐在我身边的是南京电台的主持人吴蕊。

  吴:大家好,我是吴蕊,我在新闻台主持“吴蕊视线”,这次能够有幸参加《午间一小时》,我希望这档节目能让大家喜欢。

  王:提起中国革命历史,很多人可能都会联想到被称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我记得我小时候曾经多次看过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而且还经常背诵里面的朗诵词,我记得有一段是这样的:“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向往着你啊,革命圣地延安。”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江苏省委和延安市革命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演活动今天上午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我和吴蕊一同去参观了所展出的图片和文物,还欣赏了延安精神宣讲团现场表演的秧歌、陕北民歌联唱、对唱、独唱等精彩节目。现在我们已经把来自延安的客人请进了演播室,一同畅谈今天的话题:《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吴:王欣,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来自延安的客人好不好?

  王:好的。

  吴:首先要介绍的是延安纪念馆馆长张名胜,你好!

  张:大家好!

  吴:我们也要介绍宣教部的主任张娴,你好!

  张:听众朋友好。

  吴:张娴你能不能在今天的节目中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身边的这些宣讲员呢?

  张:好的,坐在我身边的有延安精神宣讲团团员王小莉、冉春嫚、黄卉青,还有我们的李海英和贾亚娟。

  王:在我们演播室里就座的还有两位曾经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一位叫朱刚,他是南京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会长,也曾经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朱老,您好!

  朱:好!好!

  吴:今年朱老已经是84岁了。

  王:对,另外一位叫艾平,他是四川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离休干部,在延安的时候是中央军委无线电总台报务工作人员。

  艾:听众朋友们好。

  吴:艾老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艾:我还差一点七十整。

  (音板:延安这块古老而神秘的黄土地,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追忆延安的岁月,感受延安精神,请您继续关注《午间一小时》今日话题——《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由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本台联合录制。)

  吴:王欣,今天咱们都去看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展览,我觉得很多图片,很多实物都给人以震撼。

  王:是啊,下面我们就请张馆长谈谈他们为什么到南京来?

  张:我们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成立以后,我们多次组织外出展览和进行宣讲,但是像到南京这样大规模的,我们五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因为这次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有200多件文物搬到南京,其中三级以上的革命文物一百多件,还有四百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我们的延安精神宣讲团的全体成员。这个展览之前,我们在上海也搞了一个《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活动,而且在上海、南京展出以后还要到全国各地去,让延安精神在全国都发扬光大。

  王:今天上午还看到宣讲团非常富有陕北风情的演出,虽然以前也从电视或者电影当中看到过,但第一次亲眼看到从延安来的姐妹们来这里表演,我觉得挺亲切的。

  吴:按理说她们也不是特别专业的表演队,我看了以后也觉得有一种震撼的力量。

  王:你们怎么想到成立一个延安精神宣讲团到各地演出呢?

  张:首先一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日渐提高的文化水平,观众对我们博物馆也有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当然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那么,探索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对我们每一个宣教工作者应该都是非常严肃的课题。所以,经过深思熟虑,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我们就把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单纯的说教结合起来,而且试着把它搬到舞台上,经过实践的检验,这成了我们宣讲团最基本的出发点。第二层意思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一切向钱前’的思想比较严重了,面对这种情况,纪念馆一度出现了观众滑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坐等观众上门不是个办法,是非常被动的,所以我们把阵地讲解变成了舞台讲解,把它搬到了全国各地去,这样使好多来不了的观众能够不出家门就可以看到延安精神。再有,我们组织宣讲团可以把当时生动的历史画面和当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文艺节目,浓缩成一个半小时或者两小时的节目,选择最精华的片段搬到舞台上,能够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

  王:最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最初是91年。因为延安纪念馆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的讲解特点就是讲、唱、跳结合这么一种形式,89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延安,他看到我们的宣传形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你们用讲、唱、跳结合的方式把延安精神讲活了,这可以说是我们组织延安精神宣讲团很大的契机,再加上实践工作的锻炼,所以大家试着组成这个宣讲团到全国各地去,也就是要把延安精神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使延安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王:你们都有哪些节目形式呢?

  张:我们宣讲团主要以讲为主,所有的唱、跳都是为主题讲而服务的,当然了,主要就是讲当年延安这段光辉的历史,演的、唱的、跳的也都是为了这个主题,形式也非常多,通过一些小品、唱歌、舞蹈来反映我们延安精神的大主题。

  王:最初有几个人呢?

  张:最初是延安纪念馆宣教部的七位女同志组成的,都是孩子的妈妈,我们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会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所以我们尝试着走出去了。

  王:现在发展到多少人了?

  张:现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们延安精神宣讲团由7个人发展到今天拥有20人左右。

  王:已经走过多少个省市了?

  张:从91年到现在已经走了二十多个省市,讲了400多场,观众也达到40多万人次。

  吴:说起来40万好像很轻松,但是我知道在接待这40多万观众的时候,你们也付出了很多汗水。

  张:这您说对了,我想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走过的十年路程有我们的辛酸有我们的坎坷,当然也有我们的喜悦和收获了。

  王:吴蕊,咱们是不是请他们给听众朋友唱支歌?

  吴:对,让大家感受一下她们的演出到底是怎样一个氛围?听说她们带来了一首《想亲亲》。

  冉:好的,我想这首歌在当时也不算陕北民歌,因为陕北民歌包括的种类特别多,像《信天游》、《小调》、《九曲》、《酸曲》,我们这首歌就属于酸曲的类型,下面我和贾亚娟把一首《想亲亲》献给收音机前的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歌曲《想亲亲》)

  (掌声)

  (音板:滔滔延安河水,承载了全国人民的重托;巍巍宝塔山,唤起了备受欺凌的民族。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延安精神宣讲团的姑娘和小伙子用饱含深情的歌声和舞蹈向人们讲述中国革命的历史,延安的老战士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延安精神。请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日话题——《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吴:现在朱老已经坐在我身边,朱老已经84岁,今天又没带助听器,所以我说话声音就要稍微大一点了,也请听众朋友们原谅我。朱老您好!

  朱:好。

  吴: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刚才听了那首歌,有没有一种回延安的感觉了?

  朱:今天的展览有回延安的感觉,好像又回到那个时候,这个展览非常好。

  吴:听了这首歌呢?刚才的那首歌有没有回延安的感觉?

  朱:有点陕北味了。

  吴:朱老,您到延安是哪一年?

  朱:38年。

  吴:当时怎么想的就去了延安呢?

  朱:我当时是国民党飞机场机械师,一个月42块大洋,我对国民党不满,国民党骄横跋扈、腐败无能,我要抗日要救国,所以到延安去找共产党,请求抗日救国,我带着我爱人和刚刚满月的婴儿一起去的,冒着杀头的危险。到延安我呆了九个月,先在延安抗大学习了三个半月,然后到工人学校工作,我老伴就在抗大的医生队学习,延安给我的教育深啊,我听到毛主席四次讲话,给我影响很深,学好本领上前线,打得日本团团转,将来要实现共产主义。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艰苦奋斗到不了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吴:这么多年过去了,您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以这种精神鼓舞自己,来教育子女?

  吴:我的听力不是现在不好的,以前就不好,党让我搞政治工作,搞了政治工作才搞的教育工作,这一辈子搞了60年教育。

  吴:朱老,我听说您办了很多所学校?

  朱:办了好多学校,光在南京就办了六所学校。董存瑞中学培养了400多个学生,都是好样的。

  吴:您真是桃李满天下啊。

  朱:算不上,比孔夫子多就是了,孔夫子三千弟子,我培养了八千,优秀人才一批,科学家一批,教育家一批,有名的大学校长一批,有名的戏曲家一批。

  吴:现在常常提起延安精神,您认为延安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朱:延安精神,说到底就是为共产主义革命到底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共产主义是要一步一步走的,从实际出发,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打基础,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永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很难革命到底。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要发扬这种精神。

  吴:今天能把您请到演播室我们也很高兴,再次聆听了延安精神,谢谢您朱老。

  (掌声)

  王:刚才听朱老讲他在延安的经历,我就想到,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束后到达陕北,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在延安指挥抗日战争的胜利,直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人,为我们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我记得宣讲团的同志告诉我们,她们有一位成员多次讲过一个小故事,叫《父子情深》,我们是不是可以请她讲一讲?

  吴:今天上午我在展厅里见到了小莉,她是讲解团里非常优秀的一员,我们请小莉来讲这段故事好不好?

  莉:在我们延安王家坪毛泽东旧居前陈列着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既没有鲜花河流的背景也没有蓝天白云的衬托,只有几孔旧窑洞依稀可见,照片的中央站着衣着简朴的毛泽东和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毛岸英。身为父亲的毛泽东面带欣慰的笑容,慈祥的脸上流露出深情的目光,依傍在父亲身旁的毛岸英,他那张过早经历了生活磨难的年轻面容显得兴奋、激动又略带拘谨和腼腆。每当观众朋友们参观到这里都会停住脚步,久久地凝视着这张照片,他们似乎想从这张普通的照片中寻找当年一代伟人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父爱和希望。当时主席对子女的爱是深沉、细腻而严格的,当童年的岸英领着弟弟流浪于上海街头时,他委托组织四处寻找。岸英留学苏联时,他写信寄书勉励岸英。在延安时,他严格要求岸英不能吃小灶饭和中灶饭,只能拿着碗筷到大灶就餐,教育儿子不能有任何的优越感,主席的儿子和农民的儿子是一样的。建国后,他又让儿子回老家看望邻里相亲,看看开慧妈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他又送子出征,投入到解救朝鲜人民的火热战斗中,当岸英牺牲在异国疆场的噩耗传入国内时,这位父亲忍受着失去爱子的巨大悲痛,说出了感天地,泣鬼神的话:“岸英是我的儿子,可他首先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死得其所,死得值得。”1986年李娜回到延安,当她站在父亲和哥哥合影的这张照片前时,她哭了,在场围观的每一位群众都哭了。几十年过去,伟人们相继离开了我们,可王家坪旧居前的那棵老柳树却仍然默默地守护着这张照片,述说着这张照片中的父子深情。

  吴:说到延安精神,我觉得说了多少年,是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什么是延安精神呢?

  王:对,今天咱们很多在座的人都是从延安来的,是不是先请张馆长谈一谈?

  张:现在研究“延安精神”的人特别多,有的人概括为12个方面,有的人概括为10个方面,我们经过研究把它概括为四个基本点: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吴:张馆长,是不是延安精神鞭策着您,鼓舞着您带着这样一个团走了这么多地方?

  张:对。

  王:艾老,我想问一下,您是哪一年到延安去的?

  艾:1945年1月5号。我是陕北米子人,家里边太穷,当时我13岁多一点,脑子里有一个很深的思想就是共产党帮我们打日本,对老百姓好,我就到了延安。开始是在延安联防司令部的保卫处,不久就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信技术学校,学习无线报务技术。

  王:您当时在无线台最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呢?

  艾:它是中共中央军事委会直属通信局下面的无线电总台,担负着中央和军委对全党全军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实施全面的领导和指挥,我当时是搞无线电电报收发的。

  王:您当时可以说是在党的要害部门工作了?

  艾: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要部门。

  王:那时候您是不是可以常常见到中央的首长?

  艾:可以见到,但是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我记得我在延安三个年头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赴重庆谈判,那是45年的8月底,在这之前我们突击修建机场,我参加了那个工程;再有就是跟毛主席看了两次戏,一次叫《望穿秋水》,一次叫《格尔洛夫》,苏联的话剧。

  王:苏联的话剧?当时谁演的呢?

  艾:是鲁艺话剧团。

  王:那您刚才听了陕北民歌是不是也觉得挺亲切?

  艾:特别高兴。乡亲乡音又说到咱们延安精神,感觉到一方面是非常喜悦、亲切的感觉,另一方面思想上、心灵上也是很强烈的震撼,一下就把我拉回到55年前延安的岁月,所以我今天非常兴奋,一直平静不下来,刚才吃了两次安定,两次救心丸。

  吴:艾老您要保重。

  王:可以说您一直看到解放战争的胜利,看到新中国的建立,您是怎么理解延安精神的呢?

  艾:我感受最深切的,一直到我进入晚年,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就是延安精神。我认为延安精神最重要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虽然我那时候小,但是有件事情对我教育太深了,那就是毛主席到重庆去谈判,当时我们党好多老同志听到以后反应非常强烈,蒋介石何许人也?毛主席你老人家自己不是也在书里说,几十年观其行,两个极端,极端的阴险极端的残暴,你去了不是送入虎口?好多老同志甚至彻夜不眠。为什么呢?就是形势太危险了。直到他回来,大家才一颗石头落地,才体会到毛主席的伟大,毛主席明明知道他设了圈套,他哪有诚意啊。但是毛主席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全军全党,在重庆谈判40天,那真是熬人啊,我们台里的同志们24小时不停的发报,那真是提心吊胆啊。后来毛主席10月11号返回延安,17号就到我们通信领导机关做了一个报告,其中特别讲到的是我们现在已经面临着蒋介石挑起军阀混战,全党全军各解放区必须高度警戒起来备战,迎接最险恶的局面。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毛主席在会上大声疾呼,号召同志们,我们一定要高举革命的旗帜,树立坚定的信心,不怕苦、不怕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音板:在那艰苦卓绝而又充满乐观的岁月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培育和形成了延安精神,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华诞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说:人民呼唤延安精神,振兴中华的千秋大业需要延安精神。请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日话题——《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吴:张娴走过了很多地方,跟这个团一起长大,现在我想你的感受肯定是特别深的。

  张:我作为一个文艺宣传工作者,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我们在宣传延安精神的同时首先我们自己已经很深地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再教育,当然这个教育来自方方面面,一方面是得天独厚,我们生长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耳濡目染,尤其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自己接触得也比较多;另外一方面我们组织延安精神宣讲团奔赴了祖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了这么多场宣讲,我认为观众之所以欢迎我们这个宣讲团,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我认为还是延安精神的魅力感染了大家,大家对延安精神还是非常渴求的,所以在各个地区去演出的时候有许多感人的事情不仅教育了观众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延安精神宣讲团的团员们,下面我们大家一块儿来谈谈好吗?

  王:好的。

  莉:我们演出了这么多场,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去云南给县厅局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演出,当然有2000多人,而且他们都是70、80高龄的老干部,我们演出时间最长是两个半小时,演完之后他们跑到舞台上都是泪流满面,非常热情地握着我们的手说好像我们又回到了当年的延安岁月,他们当中很多老人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中间好多人要去卫生间,他们怕错过演出,忍着病继续把演出看完了,当时我们也特别受感动。

  冉:我是宣讲团最早的团员,可以说在宣讲团7、8年的演出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对我们的感触都特别深刻,其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1994年夏天,我们宣讲团应河北石家庄陆军学院的邀请进行宣讲演出,当时他们学校礼堂里特别热,也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但是一千多名官兵坐得整整齐齐,戴着军帽,穿着军装,认认真真观看我们演出。演出结束以后全场官兵自发地站了起来,礼堂里掌声雷鸣,当时只见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老战士,眼含热泪走上台从他自己的衣袋里掏出了一枚军功章,这枚军功章是这位战士在老山前线荣获的,是献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他用生命,冒着枪林弹雨换来的。这枚军功章是对我们宣讲队的肯定,也是全体官兵对我们宣讲团的最高评价,也可以证明我们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

  吴:谢谢你,延安宣讲团虽然不是非常专业的团体,但是还就有非常专业的人士,她们的歌声就非常专业。

  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不是想请一位叫李海英的小伙子来唱唱大家非常熟悉的《东方红》,而且是原汁原味的《东方红》。

  王:是的,我上午看她们表演的时候就被这首歌感动了,所以想请他把这首歌献给所有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

  (《东方红》)

  (掌声)

  王:李海英,你唱得真是太投入了,你能记得这些年你唱过多少遍吗?

  李:记不起来了,唱得太多了。

  王:你是不是每次唱的时候都特别激动啊?

  李:是的,不管观众多与少,演出场地怎么样,我们都是非常认真的,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非常投入,哪怕一个观众也是这样的。

  王:今天听你唱我心里都非常激动,吴蕊,你呢?

  吴:我也是,从上午激动到现在了。

  王:张娴,你带着你们的宣讲团到全国各地流动宣讲,我想问一下你们今后还一直这样宣讲下去吗?

  张:是的,我们会一直把延安精神宣讲团带着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我们馆长说,我们有一个宏伟的目标,要让延安精神宣讲团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吴:我觉得有些时候就是一种精神鼓励着我们往前走下去,所以我真的非常感激你们能够把革命纪念馆带到南京来,同时也把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带到南京来了,在这儿我们非常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

  王:是啊,今天我们和来自延安的朋友,以及曾经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前辈一同缅怀延安岁月,畅谈延安精神,我觉得正是延安精神鼓舞我们党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千秋大业同样需要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此我要感谢在座的嘉宾参与我们今天的节目,感谢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所给予的大力合作。

  吴:听众朋友们,再见!

  相关专题:2005陕西红色之旅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