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西区幽静的思南路上,法国梧桐树丛中掩映着栋栋洋楼。有一栋小楼与众不同:它的院墙不用水泥砌成,仍保持半个多世纪前的风貌,用竹篱笆当院墙。人在寂静的马路边,透过稀疏的竹篱笆,就能看见院落内漂亮的西班牙式小楼和它绿草茵茵的精致花园。
这里,就是著名的“周公馆”——一九四六年设立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现址为上海思南路七十三号。
在此寻访,可以了解一段中国在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曾图谋通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避免内战的历史。
现今专门负责管理“周公馆”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蔡金法先生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探访。
蔡先生介绍说,一九四六年五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梅园新村设立了办事处。考虑到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各党派领导人及许多知名人士均居住于此,为便于工作,还有必要在沪设立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但国民党政府不同意,竭力阻挠。中共遂决定该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私人寓所”,简称“周公馆”。
根据这一需要,乔冠华夫人龚澎女士通过其妹妹在沪的社会关系选择了该处楼房。当时这里的主人、国民党大员黄天霞要去南京,思南路寓所闲置,有意出租,中共代表团以十余条黄金作订金,从六月起租赁使用。
周公馆设立后,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李维汉、陆定一、乔冠华等中共代表团成员先后来沪开展工作,一方面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向社会阐述中共和平民主的各项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假民主真独裁的本质,另一方面通过拜会郭沫若、张澜、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向他们介绍国共谈判情况,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九四七年二月,国民党政府彻底关闭和谈大门,派警察包围了周公馆。三月五日,办事处人员在董必武的率领下安全返回延安。上海周公馆的物业委托民盟代管,以后不久被国民党查封。
周公馆的使命延续虽然不到一年,但它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不凡的一页。
蔡副馆长介绍说,一九四九年中共执政后,这栋房屋的所有权属上海市房地产局,作为民宅,有八家居民迁入居住,这样一直延续至一九七九年。同年,中共中央批复“同意建立纪念馆,恢复旧址原貌,并对社会开放”。八户居民动迁他处,整栋楼房被置换,开始了纪念馆的建立工作:房屋大修、找人回忆、恢复原貌、征集文物等有条不紊地进行,直至一九八二年起陆续接受参观、凭吊,成为此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展现在记者眼前的这栋一底三层的花园洋房如今已恢复了旧时的原貌:底层是传达室、厨房和汽车间;一层有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的卧室、办公室、会客室和饭厅;二、三层有董必武、乔冠华等人的卧室和办公室,以及男、女工作人员宿舍等。各展室根据有关资料及回忆,陈列了当时使用的办公、生活用品,基本再现了当年周公馆的工作、生活场景。中新社记者 于俊(完)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