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台北4月18日电 正当岛内工商界期盼两岸经贸交流进一步开放之际,台湾当局一位人士日前突然放出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岛内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形势未见好转,将影响“戒急用忍”政策松绑的时间及幅度。此语一出,舆论哗然。有识之士指出,经济不景气居然成了实行“戒急用忍”的理由,这表明当局先前有关要调整不得人心的“戒急用忍”政策的举动只不过是“作秀”而已。
台湾当局去年上台之初,曾表示将逐步调整“戒急用忍”的经贸政策,以树立“善意形象”。可将近一年了,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调整”的动静丝毫未见,向赴大陆台商开征“安全捐”、“为大陆热降温”、“对赴大陆资金加以‘规范’”一类的论调却甚嚣尘上,数起赴大陆投资的申请被当局以“缓议”为名搁置了下来。
这还不算,台商还被扣上了一桩吓人的罪名。当局的这位人士振振有辞地说,岛内失业率不断攀升,与企业纷赴大陆投资有若干关联。言下之意,岛内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增长率急剧下滑,股市暴跌,失业率连创历史新高,痛苦指数节节飙升……这一切都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台商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赴大陆投资,而同一时期以来台湾经济总体一直保持7%左右的快速增长。众所周知,包括台商投资在内的两岸经贸交流给台湾经济带来了巨大裨益。连台湾当局的统计也表明,在两岸贸易中,台湾对大陆的年顺差额平均超过150亿美元,去年达到了200亿美元。台湾大学教授杜震华的研究表明,1980年至1995年,台湾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的低水平。只是在1996年台湾当局推出“戒急用忍”政策后,失业率才一路上升。这是因为企业被限制赴大陆投资,“其国际竞争力必然受到影响,连带影响到它在台湾的投资”。由此可见,将台湾经济衰退的责任推到赴大陆投资的台商头上,实在是荒谬至极。
岛内经济一年来骤然逆转的肇因何在?台湾民众清清楚楚,执政当局也心知肚明。一年来,台湾政局动荡,乱象纷呈。从八掌溪事件到“核四”风暴,从充满火药味的朝野对立到一连串社会丑闻,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台湾当局领导人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使得两岸关系持续紧张,至今未见缓和的迹象。加上岛内经济形势恶化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景气信号由绿转蓝,民间投资和消费不振,制造业持续衰退,失业加剧,对外贸易增长滑坡,金融机构坏帐问题急剧,股市低迷不振等,岛内各界对当局的政策措施普遍感到不满,认为其没有抓住经济问题的核心,无法提振经济景气,反而加速经济向下沉沦。这表明陈水扁当局施政能力不足和经济泛政治化的作法,无法为岛内经济规划出更切实可行的前瞻策略,给台湾经济发展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这才是经济衰退的根子所在。
台湾当局有人在这个时候抛出这套“宏论”,联系岛内一些人近来频频散布台商投资大陆“掏空”台湾经济的背景,不能不让人深思这背后暗藏的玄机。有台湾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别有用心的举动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推卸经济不景气的责任,寻找代罪羊,蒙蔽民众;二是误导舆论,为继续推行“戒急用忍”制造借口。
由李登辉“发明”的“戒急用忍”,不但背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更违背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潮流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戒急用忍”“戒”掉了台湾的元气,“忍”掉了台湾的活力。台湾经济当今面临的困局,与当局肆意推行这个错误政策有莫大关系。一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忧心忡忡地说,台湾经济越不好,就越要尽快改变“戒急用忍”。大陆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市场。“台湾如果因为一些人的政治目的,不能搭上这趟列车,丧失的将是历史的机遇,输掉的将是整个未来”。新华社记者孙承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