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台湾各界异常关注。官方发表讲话,阐述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媒体发表文章和社论,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学者也纷纷表达对台海和平的关注。
台湾内部对撞机事件态度不一致
4月1日晚,台湾“国防部”率先发布新闻稿将事件定位为“偶发事件”。但实际上,台湾内部对此事件的看法并不一致。
首先,台当局内部对撞机事件的表态不一致。台“国防部”认为这是偶发事件,事态的发展完全在台军的掌握之中,此事不会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安全造成影响;“陆委会”则认为撞机事件可能会演变成严重事件,应该密切关注。陈水扁本人对事件的反应极为低调,不仅一直保持沉默,而且取消了原定于4月24日去屏东视察“汉光十七号”演习中的三军“联合反登陆”实兵操演。
在撞机事件与美国对台军售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台湾当局内部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台“国防部”认为,如果美国和中国大陆都采取强硬立场,对台湾的军售可能会有帮助。“外交部”则声称,目前看不出事件对即将举行的美台军售会议有任何直接冲击,外界不应把“宙斯盾”舰当作惟一指标,应从较大层面思考台湾安全问题。但台“行政院长”张俊雄却于4日表示,“内阁”相关部会必须密切注意中国大陆是否利用这一意外事件作为筹码向美国施压,损害台湾的军事利益。“陆委会”则希望撞机事件与军售问题脱钩。
其次,台湾官方与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致。官方基本上认为撞机事件最终会和平落幕,但学术界普遍存在担忧的心理。台《民生报》发表专文指出,台湾是美国和中国大陆两强之间最敏感的冲突点,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爆各方的民族主义情绪;台湾未来的发展有赖于与大陆的互动,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越稳定,两岸关系就越稳定;两岸关系越稳定,则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就越稳定;金大中反对部署TMD,致力推动韩国和朝鲜的“阳光运动”,不惜与美国唱反调,值得陈水扁借鉴。
媒体认为美军的行动是“有针对性的”
4月3日,台《中国时报》发表社论说,撞机事件不同于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美国轰炸,美方可以坚称是“误炸”;此次美军派出侦察机的目的就是搜集中国军队、船舰之间的通讯与雷达参数,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社论指出,这种针对性的情报搜集活动在布什上台之后有“加强的倾向”,美国俨然把中国当成战略构想中的“假想敌”了。因此,两国政府如何处理棘手的人机归还及道歉赔偿等问题,将是考验双边关系的关键。
《联合报》发表了题为《军机擦撞:中美台互动的转机抑危机?》的社论。社论指出,“军机擦撞事件证实,美军对中国的军情侦察是何等严密,几乎滴水不漏”,“这次意外事件的交涉进程,无论如何都牵涉到双方未来的交往模式。特别是在对台军售定案前,相关的动向就显得更为敏感,即美国军售的考虑是侧重围堵中国大陆,还是以台湾的安全为主”。
台湾飞行员没少吃美国侦察机的苦头
除了擅闯大陆领海和领空进行非法侦察外,美国侦察机也经常出没在台湾海域及空域。4月7日,台湾一位退休的战斗机飞行员张逸文给台湾报章写信说,他也曾在台湾空域多次拦截美国不明侦察机。
张逸文表示,他在台湾空军服役期间,曾不止一次紧急起飞或在空中训练时临时奉命飞往台湾东部沿海,拦截不明飞机,经目视鉴别均为美国海军EP—3电子侦察机。它们的任务就是在台湾东部沿海对台湾自行研究开发的武器装备测试进行电子侦察。但是,当时台湾军方高层对飞行员的拦截遭遇只能置若罔闻,没人敢依规定下令击落或开枪示警。飞行员们无奈之余,只有自嘲:“我们就像乡村里的狗追车子一样,追上也不敢咬人,还不如不拦截!”
台湾依赖美国空中侦察刺探大陆军情
撞机事件究竟对台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大陆阻截美国侦察机可能是对台湾的沉重打击,因为台湾一直以来都非常依赖美国搜集的大陆军事情报。
长期以来,台湾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取大陆情报的,一是派间谍到大陆刺探情报或在大陆培养台湾间谍,二是美国利用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及太空卫星,对中国大陆实施密集的空中侦察,然后将所获得的军事情报交给台湾。1995年李登辉访美引发两岸关系紧张,美国就曾对大陆进行空中侦察刺探情报,一方面替台湾当局打气,另一方面乘机控制台湾军队。正因为有美国的支持,台军才敢说完全掌握大陆的军事动态。此次迫降在海南的EP—3侦察机,就是美军用来侦察中国军队在南海与东南沿海地区活动的军机,台军也可从中获得大陆的军事情报。难怪台湾军方将领感慨地说,发生撞机事件对台军情报获取渠道来讲是一大损失。本报特约记者 朱显龙 赵声《环球时报》(2001年04月10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