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甘 摘自新浪网新闻留言版
此次撞机事件中美方霸权行径丝毫不减。这是布什上台推行强硬政策的必然。美国新政府刚执政就一改前任的风格,全面出击咄咄逼人。轰炸伊拉克、敲打俄罗斯(拘留俄白联盟高官博罗金、驱逐51名俄外交官)、压南联盟拘捕米洛舍维奇等已在强硬路线上愈走愈远。此次撞机事件上美方一上来就是蛮横架式,看来不经一番较量是不会善罢甘休。为此我因对 其强硬政策有足够清醒认识,防范其强权膨胀进行新的军事冒险,控制事态的发展,防止其严重恶化升级,使我丧失目前的主动权,输掉胜卷在握的胜利,那将会对我国际地位及民心士气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必须万无一失掌控住美间谍机组人员,这是我手中最有力的王牌。只要美国的机组成员牢牢握在我手中我方就掌握了主动权,美国政府就不得不顾忌其国内对机组人员生命关切的压力,美方便不敢冒然采取军事行动,我就有可能达成战略目标,赢得此事件的胜利。美方在进行外交途径解决中,施放缓和烟幕,放出其太平洋舰队没有提高战备等级的信息,以期麻疲我方。对于美国人我们要有历史的认识。尤其在其具有超级军事优势的时候其更具军事冒险的可能。重演其海空优势特种部队空降偷袭劫回其人员把戏,若是其武力劫持行动成功,更是其军事超霸实力展露。是其以军事作后盾进攻性外交的再次绝佳的表演。1979年的伊朗人质事件期间,美国为解救其被扣使馆的人质进行了两手准备,在外交谈判的同时进行军事解决的准备。其特种部队经过长达5个月不动声色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的"蓝光行动",实施中由于其指挥失误自相撞毁军机,才使此次计划流产。之后伊朗将美国人质分散关押在全国几个地点,使美国无从下手。双方在僵持长达14个月后,美国最终不得不妥协。为防范不测应将美军间谍机组人员分散安置,最好送往内地,分散安置,严密防护,彻底断其军事冒险的念头。?
2、此间我军舰艇、飞机应严密防护,以防美军报复劫持,引发交火等更严重的事件从而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对我出海担负正常巡逻的舰机应实施水下、水面、空中及导弹防卫协同作战体系,构成立体、全方位、多种火力支援的防护圈,严防敌方偷袭得手。避免在海空武力对比处于弱势的交火中吃亏受损。
附:“蓝光行动”--美伊人质事件内幕
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
1979年11月4日上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数百名伊朗男女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扣押66名使馆人员当作人质,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引渡在美国治病的伊朗前国王巴列维。
美国政府断然拒绝伊朗方面的要求。伊朗方面表示,若不引渡巴列维,则不释放人质。
这次人质事件是在美伊关系急剧恶化的形势下发生的。事件发生后,美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希望人质获释。
11月18、19日,伊朗方面释放了人质中的13名妇女和黑人,其余53名人质仍被扣押在美国使馆里。
伊朗方面坚持将引渡巴列维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美国卡特政府见外交斡旋努力难以奏效,遂采取强硬手段,驱逐了183名伊朗外交官和不符合在美居住手续的伊朗留学生。伊朗立即还以颜色,宣布停止向美输出石油,准备提取在美的存款,不接受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支付货币,不偿还巴列维政权欠下的债款。美国针锋相对,采取反措施,下令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冻结伊朗在美资产,诉讼海牙国际法庭。
这次人质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以不同方式表示希望遵循国际法准则尊重外交人员豁免权,释放人质,和平解决美伊两国争端。12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伊朗释放美国外交人员。伊朗拒绝接受安理会决议。
人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美国决心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1980年4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正式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美国还要求西欧盟国采取同样措施。
“蓝光”计划
4月22日,卡特总统下令执行武装秘密营救人质的“蓝光”计划。
4月24日,格林尼治时间22时。在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指挥室里,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将军指挥的“蓝光”秘密军事行动开始了。
在伊朗的海岸附近,8架RH-53直升机载着90名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突击队员,配备最先进的武器和令人昏迷的毒气,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3小时后,直升飞机到达第一个停留地点波什特巴达姆。这是距德黑兰东南300公里的塔巴斯城附近的沙漠地区,在方案中标为“一号沙漠”。
此时,从埃及起飞的6架C-130赫尔克里士运输机载着90名突击队员、车辆、燃料和各种装备已按时飞抵“一号沙漠”。
按计划,两支部队会师后,直升飞机将从运输机上补充汽油,然后飞往德黑兰附近的达马万德山地区预先选定的第二个基地降落。突击队员于凌晨4点隐藏在深山之中,第二天夜晚,改乘特工人员开来的卡车潜入德黑兰市内,在预定时间进入外交部大楼和使馆大院,救出人质,然后搭乘按指令飞临的直升机火速赶往德黑兰以东的第三基础--一个被废弃的简易机场,由两架C-141飞机将所有人质送往安全地带。
但“蓝光”行动出师不利。8架RH-53直升飞机中有2架未能飞到“一号沙漠”。一架直升飞机的液压系统发生故障,被迫中途降落。另一架直升机遇上沙暴,迷失方向2小时,最后不得不返回“尼米兹”号。
计划规定,至少必须有6架直升飞机参加行动,现在已到了最低数字。在“一号沙漠”,直升机在漆黑的深夜里紧张地加满油。这时第3架直升机发生故障,火管功能失灵而抛锚,飞机只剩下5架。整个行动计划遭到破坏。
琼斯将军立即向卡特总统报告,建议终止行动。卡特批准了琼斯的建议。
正当美军准备撤离时,突然一辆伊朗公共汽车进入军队集结地点。美国兵把50名乘客全部扣留。接着又来了一辆卡车和一辆小卧车。卡车被迫停下,但司机乘人不备钻进卧车逃走。秘密行动彻底暴露,美军紧急撤退。
当准备起飞时,一架直升飞机与一架C-130运输机相撞,发生猛烈的爆炸。8名机组人员当场丧生,4人烧伤。4名伤员被抢运出来,8名尸体不及撤出,留在烧毁的飞机上,突击队指挥官下令立即撤离,“一号沙漠”上留下8具尸体,2架飞机残骸和6架直升机。
武装营救人质的“蓝光”行动以失败告终。卡特发表声明,他本人承担此次行动的一切后果。
美国作出让步
为防止美国再次采取营救人质的行动,伊朗学生将人质转移,分散到全国各地分别看押。
美国再次广泛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斡旋。西欧和日本宣布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撤回部分驻伊朗的外交官员。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等国际组织表示希望人质问题得到公正解决。
1980年7月1日,伊朗又释放了一名患病的人质。余下的52名人质,至此已被扣留8个月之久。
1980年7月27日,伊朗前国王巴列维在埃及去世。
此时,伊朗与伊拉克的关系日益紧张,边境冲突事件接连不断。伊朗国内经济恶化。伊朗政界的一些人士渐渐感到,人质问题长期拖延下去,对伊朗也是一个包袱。伊朗官方承认,因扣留人质,伊朗每天损失近1000万美元。8月,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表示:“美国人质使我国成了美国的一个人质。”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成立了一个研究人质问题的委员会。10月,伊朗总理拉贾伊对外国记者说:“我们对解决人质问题感兴趣……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掌握在美国手里。”
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国务卿马斯基、总统卡特先后作了积极的表示。美国还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去伊朗谈判。
11月2日,伊朗议会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了释放人质的4项条件:美国作出不干涉伊朗内政的保证,解除伊朗在美国资产的冻结,撤消美国对伊朗的一切要求与制裁措施,将前国王巴列维的财产归还伊朗。
11月11日,美国表示原则上接受上述条件作为解决人质问题的基础。
经阿尔及利亚等国斡旋,美伊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在阿尔及尔签署了关于解决人质问题的协议:美国分三次归还伊朗140亿美元的资产,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释放全部美国人质。
次日,被扣押14个半月的美国人质全部获释离开伊朗。旷日持久的美国人质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