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入世”的进展到底如何?对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中国入世谈判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条件,目前谈判重点已经转移
问:被一些媒体视为有进展但问题弥大的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五次会议,2001年1月17日在日内瓦结束。原定二月底三月初召开第十六次会议,现在时间到了却没有动静。到底是什么原因?时间确定下来没有?是不是有什么障碍使人家不谈或我们不谈?
龙永图:时间的确还没有确定下来。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谈判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要等美国组建新一届的贸易谈判代表团。原来和我们谈判的巴尔舍夫斯基已经站完了最后一班岗,布什政府要重新组建谈判代表团。在“入世”的谈判中,由于美国在WTO中的特殊地位,不仅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美国是大头,在多边谈判中也很重要,只有等他们的谈判代表团组建后,才可能谈这件事。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问题,很正常。
问:到底什么时候冲刺撞线?
龙永图:一个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一般谈个1—3年就结束了,有的国家甚至半年就结束了。如果按此推论,我们当然不应该花这么多时间。但我们不一样,“入世”谈判对我们来说很复杂,对WTO来说也很特殊。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大国,相关的国际间贸易多,涉及到具体的利害关系时谁都想谈得更清楚更仔细。加上我们过去几十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就使我们在WTO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谈判更加复杂。
目前,谈判的重点已由双边谈判转为多边谈判。多边谈判的焦点现在集中在我们的农业补贴上。这些工作结束后,就是由中国工作组将所有协议汇总成货物贸易减让表和服务贸易减让表,附在协议书后,将议定书和工作报告交给WTO总理事会,由总理事会召开大会进行表决。这之后还要由我国立法机构予以核准,再将批准书交存WTO总干事。这一切做完,再过30天,就正式成为WTO成员了。
从这些程序看,中国“入世”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没有时间表,因为我们“入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入世”,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我们改革开放的进程,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希望早日加入WTO,但更要看加入的条件。
从总体来看,现在是大局已定,为期不远。至于说还有没有可能出现其他枝节问题,如原来未要求谈判的国家又出来要求谈判,这不是我们的事。所以我说过,具体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条件。
中国迟迟不能“入世”是美国的尴尬,PNTR不会给我们带来压力
问: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时间表,人家会不会有时间表。如美国国会在一年前通过的PNTR(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待遇提案)就说,今年6月我们不能“入世”的话,就将再次进入国会进行审议。而且传言中美就中国“入世”的谈判协议也将修改。有没有这些事?如果有,会不会使我们迫于压力改变“入世”的条件?比如在农业补贴权上让步。
龙永图:按照美国的法律,过去一直是每年都要对对华正常贸易关系待遇进行审议,PNTR的前提就是中国成为世贸成员,他们是按法律办事,与我们无关。有人说这是我们迟迟没有“入世”的尴尬,其实如果说尴尬,那也是他们的尴尬,是他们自己重审。至于中美谈判协议问题,是白纸黑字,墨迹未干,不会重来。PNTR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压力,甚至影响我们“入世”的原则?我可以肯定地说,是不会的。像你谈到的农业补贴权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按规则办。
一些国家想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在中国的“入世”问题上设置障碍,绝对是选错了题目。因为根据WTO规则,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可以到5%,发展中国家可以到10%,而我们只有2%,如果扣除农业方面的税收,中国政府对于农业的补贴实际上是负的。因此,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而不是取消对农业支持的权利。我们必须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九亿人以农业为生,农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我在WTO工作会上说过,中国绝不放弃“入世”后提高对农业补贴的权利。谈判的结果是双赢的,为了争取双赢,在谈判过程中双方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让步,但我们绝不会拿原则作交易,并以此作为尽早“入世”的代价。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和其他WTO成员国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大家都希望我们能够尽早加入,但我们不会为了加入而加入。因此,“入世”是不能只看时间的早晚,而要看是什么条件。至于说有人想修改协议,我们的态度是:已经达成的双边协议,我们一个句号或一个逗号也不想改。
中国进入WTO后,要15年以后才会被视为市场经济国家
问:中国“入世”会为中国和WTO成员国都带来好处。对于中国企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能否从频频在反倾销中受挫的窘境中走出来。
龙永图:WTO是个市场经济国家的组织,其规则也是依此制定的。因此,一些WTO成员国在与我们的贸易纠纷中,为着自身的利益,从运用规则的有利原则出发,在反倾销的案件中,就认为我们不是市场经济,会有补贴或其他优惠措施,价格不足以反映市场的情况,就要找第三国来作为参照体系确定我们是否存在倾销行为。而所谓倾销,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这就有个问题,从我们国家来看,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运销成本都低等原因,用价格和成本来看肯定不是倾销,但如果放到第三国如新加坡,仅劳动力成本一项就足以使我们的成本增大,价格往往低于成本,就成了倾销行为。这样,我们的企业就往往输掉官司,在经济上吃亏不说,还得退出艰难挤进去的市场。
进入WTO,成为WTO成员国后,这种情况不会马上改变,要15年以后才会把我们当成市场经济国家看待,这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只有到那时,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才不会出现参照第三国判案的情况。所以,这要求我们加快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税不是中国“入世”的最大风险,最大的风险是我们不作准备
问:人们最担心降低关税会冲击中国的市场,冲击中国的企业,并将此视为中国“入世”的最大风险。今天是不是可以公开说关税不是中国“入世”最大的风险。如果可以这么说,那么最大的风险又是什么?
龙永图:WTO及其前身GATT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关税,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会有一些冲击,但不是最大的风险。
中国“入世”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前面提到的国外企业对我们反倾销就可说明,最大的风险是我们不熟悉规则,不作准备。因为你不知道规则,就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更谈不上运用规则保护自己、发展自己,一片茫然,什么都不知道,盲人骑瞎马,这是最可怕的。因此,我认为中国“入世”最大的风险是不作准备。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加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和再学习,加强对国际规则的了解,各个行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转变观念,而不应拘泥于具体条目的纠缠。只有这样,才能把挑战变为机遇,有效地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据《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