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典红外线测温枪测不准 最大误差达13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9日10:15 新京报 | |
相关专题:< 各地周密部署严防非典反弹专题 > 测温误差有多大?记者赴六七家医院接受检测,均出现较大误差,最大误差达13摄氏度 11月9日,记者在和平里医院的门诊大厅入口接受了“红外测温枪”的检测,但屏幕上的显示结果竟然是24摄氏度! 负责检测操作的护士解释说:“因为外面温度太低了,所以测不准。”人体的正常体 在医院呆了10分钟之后,记者再次让护士用测温仪对自己进行体温检测,结果为25摄氏度,仍然远远低于正常体温。 在宣武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厂桥医院、复兴医院以及北京市疾控中心,记者每次检测都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检测的体温都不超过30摄氏度。 和平里医院负责检测体温的一名护士对记者说:“这个测不准,那什么才能测得准?腋下体温计吗?每个人都夹上5分钟,人家愿意吗?” 一直致力于红外测温研究的中科院院士王树铎教授指出,利用工业测温仪必然带来误差。他具体说:“一台用工业黑体校准出来的测温仪,当用来测量人体体温时,在被测人体皮肤温度为35.5摄氏度时,其指示温度为39摄氏度。” 据了解,医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32-43摄氏度,而目前广泛应用于人体体温筛查的工业用红外测温仪的测量范围低至零下几十摄氏度,高达几千摄氏度。专家表示,用这样大的跨度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浮动值,显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由于工业用红外测温仪的误差较大,医院在使用这一仪器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室的一名值班护士说:“我们也知道这个测不准,所以我们每天都会补差,用这个测量3个健康工作人员的体温,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当天的警示温度。如果有人体温超过了这个数值,我们就会对他进行腋下体温计的测量。” 在记者调查的医院中,每家使用工业用红外测温仪的单位,对于警示温度值的设定,都有自己的一套补差办法,但这些办法是否准确有效,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检测标准。而有的医院更是凭经验来设置警示温度。 工业用红外测温仪产生的误差究竟会带来多大的隐患?谁也说不清楚。 11月5日下午,在北京市防治非典专家预警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与会专家认为:“由于现有监测系统的局限性,首发病例极有可能不在监测系统监测范围之内。按照非典疫情的处理预案,目前的零报告系统不可能报出首发病例和疑似病例,其作用只在有了SARS疫情之后才能发挥。”因此,专家们提出要不断改进监测系统,做好迎接突发疫情的准备。 宣武医院总务处的李处长对记者说:“医院人流量特别大,而且进出的病人居多,用现在这种测温仪是很难从人群中筛查出发烧病人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副院长张进生说:“各部门对医疗机构防治SARS的检查,主要集中在应急程序、消毒隔离等方面,对于温度检测设备,目前医院还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项检查。 对人体有多大危害? 专家表示,工业用测温仪所带的激光只起瞄准作用,对人体危害不大 一些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使用的的确是工业用红外测温仪。 “一开始,这种测温枪是拿来测试额头温度的。”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回忆:“但后来,上面就要求我们测手背了。据说,激光对人体有辐射。”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激光对人体视网膜的损害,在业界已形成共识。在一些手持式“测温枪”枪身的里侧,细心的人会看到一张黄色的不干胶贴,上面的外国文字是厂商对使用者的警示:本产品是工业用测温仪,激光有害,不适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在非典期间,因为测温仪市场资源稀缺,雷泰公司的手持式“测温枪”被广泛应用于各医疗机构和其他公共场所。雷泰公司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业务人员坦言,公司至今还没有生产过医用的红外测温仪,但他们无法阻止其他单位、部门将他们的产品用于人体体温检测。 工业用红外测温仪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有关专家表示,某些工业用测温仪带有的激光只起瞄准作用,对人体危害并不大。而且,“在非典时期,这些危害相对于筛查发热患者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微不足道的。” 不少医学界人士直言,“作为体温筛检设备,测量的误差才是工业用测温仪应用于非典体温筛查所存在的最大隐患。” 工业用测温仪多少还在用?据称,目前使用于人体体温检测的红外测温仪有八成是工业用测温仪 据记者调查,目前,北京市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医院,90%以上都在大门、门诊、住院部等各入口处设有红外体温检测装置,除少部分是利用耳温检测仪或拱门式额温红外检测仪外,大多是使用手持式的红外体表测温仪。 北京市场上的红外体表测温仪主要由3家公司———时代集团、雷泰(中国)有限公司和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3家来供应。其中,时代和雷泰均宣称,他们生产和销售的红外体表测温仪只适合于工业使用。 清华紫光目前正在生产医用红外体表测温仪。该公司通用产品事业部的副总经理高宏说,他们的研发生产是从今年4月20日启动的。此时,各单位抢购红外测温仪的风潮已经开始平息。“我们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医用测温仪价格较高,每台成本达七八千元。因此,这批产品大部分都作为抗非物资捐赠给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机关了。” 5月份,清华紫光第二批医用测温仪出产,开始向市场销售。但这种销售“数量非常小”。由于各单位已经在非典时期购置了各种各样的体温检测设备,目前多数没有换购的计划,因此,从5月份到现在,清华紫光研制生产的已获相关认证的医用红外测温仪,“只卖出了几千台”。 “目前,正在用于人体体温测量的红外测温仪至少80%都是工业用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医用测温仪为何缺位?价格高导致各单位无力换购,认证难使低价测温仪迟迟不能入市 高宏表示,非接触、快速、有货源储备以及医用红外测温仪缺位是工业测温仪在非典时期受“重用”的原因之一。 但是,为什么在非典退去数月之后,大多数医院还在使用这种容易产生误差的工业用测温仪“把关”呢? 成本,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对一些中小医院来说,在非典时期抢购的温度检测设备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尽管明知道存在误差,但这些设备表面上看还是能够继续使用的。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医院领导说:“这些设备都是我们医院在非典时期费尽周折买回来的,当时市场上根本没有医用红外测温仪,就连工业用的,我们也是付了比现在高几倍的价钱。要换哪有这么容易。” 据记者采访及上网查询,一部工业用便携式测温仪的价格通常在千元左右,低的甚至600元即可买到。而目前市场上有售的医用测温仪,价格则要高得多。 清华紫光、清华力合(深圳)、成都大科星集团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屈指可数的几家医用红外测温仪生产企业。调查表明,目前,已通过国家标准认证,获准进入市场的医用测温仪,多是价格在万元以上,且需外接电脑的台式设备。而便携式测温仪,仍以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手持式工业用测温枪为主导。 时代集团是北京市政府在非典期间指定生产便携式红外测温仪的企业之一。该集团负责红外测温仪业务的李女士说:“目前市面上真正意义的精准便携式医用红外测温仪还不存在。”李女士表示,时代集团正在研发便携式医用红外测温仪,但是还需要时间。” 另一家公司清华紫光则宣称,已具备生产价格较低的便携式医用体温快速检测仪的能力,但因为尚未通过认证,迟迟不能推向市场。 黑体辐射源是所有红外测温仪在获得国家标准认证前必须通过的校准渠道。然而,由于医用红外测温仪是与SARS伴生的新事物,目前北京等地方医疗器械主管部门还未装备黑体辐射源标准装置。高宏摇头回忆:“我们的产品7月份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认证时,校准装置还是自己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借来的。” 政府应否组织换购?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医用红外测温仪纳入采购范围,但无立即购买迹象 不可否认的是,在医用红外测温仪面市之前,大范围使用的工业用红外测温仪在非典防范工作中起到了屏障的作用。 9月中旬,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司主持召开的“红外体温测试技术研讨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安装在北京各大交通口岸的156台红外体温监测仪,4月30日至5月17日共检测旅客127.36万名,发现高体温旅客664名,其中确诊非典病例9人,疑似非典病例33人,隔离67人。 但工业用红外测温仪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 有人提出,既然目前正在使用的工业用红外测温仪存在诸多问题,那政府部门是否应该组织统一的采购或是调配呢? 北京一家医院的王副院长曾向某区政府反映,目前体温检测设备误差过大,希望政府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但医院至今没有得到明确回复。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副处长关宝英则表示,提高体温检测设备精确度的工作,目前还在进行调查论证。 一些工作也在酝酿中。11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致函各红外测温仪研发生产企业,明确将医用红外测温仪纳入医疗用品的采购范围,以期“满足全国各级医院、卫生机构对专项器械进行添购、更新。” 北京市卫生局宣传中心处长张建枢说:“医院等单位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主体,它要考虑自己的购买能力。对于一些效益不太好的医院来说,几台红外测温仪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政府无法强制要求所有的医院,重新统一购买标准的医用红外体温检测设备。” 清华紫光的高宏表示,政府的调控工作其实一直在进行,但目前,由于还没有疫病再次爆发的迹象,政府的工作主要是从储备入手。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每隔几天就会给他打电话,问询医用红外测温仪的储备情况。 高宏说:“我这里日常要有七八千台的储备,这个,是政府要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