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基层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纪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10:54 新华网 | |
新华网兰州9月15日电(记者 吴国清 李涛周伟)连日来,记者在陇原大地农村采访,无论在三省交汇处的陇东平凉,还是在曾经“苦甲天下”的陇中定西、临夏等地,都看到各地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春风化雨,新风扑面。 一心为民奔小康 9月6日,记者驱车400多公里,来到平凉市四十里铺镇,慕名采访吴岳村党支部书记卢定华,但从村里到镇里,再到市里,整整一下午没有找到她的踪影。直到晚上8点多钟,她才风风火火地回到村委会,说是去城里跑一个项目去了。 卢定华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近年来,她带领吴岳村靠经营房地产、办货场、搞建筑和运输,去年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成为全省闻名的富裕村。在宽敞明亮的村部办公室,卢定华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员与时俱进,我作为十六大代表、支部书记,要继续取得群众的拥戴,就不能吃老本,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我们自己的龙头企业,为群众多谋利益,带领大家早日实现小康。” 据她介绍,村里正在加紧上一个年加工5000万吨胡萝卜汁出口德国的项目,厂房也已落实,只等进口设备一到就安装试产。这个项目年将创汇六七百万美元,建起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市种植30万亩的高产胡萝卜,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吴岳村没有贫困户,有近200家温饱户。卢定华说,村支部已经动员村干部承包扶持温饱户致富。据村里干部介绍,卢定华一人就扶持了26户。她今年已先后以个人的名义向银行两次贷款50万元,全部借给了温饱户创业。温饱户张建贵家中劳力多,缺少致富门路。卢定华帮助他贷款买汽车跑运输,现在,张建贵家已经拥有了两辆康明斯货车,稳定地奔向小康。········· 在村子里明亮的街灯和绚丽的礼花树的映照下,一栋栋黄瓦白墙小康楼在绿树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辉。卢定华说,村里又有19户群众搬进了刚竣工的小康楼,全村已经崛起近70座小康楼。她说,为加快小康住宅的建设,村里决定对建楼房的群众,一家补助2万元,让全村人尽快都住上新房。 采访到凌晨2点才结束,记者就宿在卢定华家。但刚睡到6点30分,记者就被院里找卢定华的人声吵醒,原来是一对年轻夫妇来找她帮助调解一起交通纠纷。 作风在一线转变 崇信县柏树乡改进工作作风,只留少数干部在乡里进行“一厅式”办公,其他干部全部深入各村帮助群众排难解忧,发展生产。群众高兴地说;“过去我们找干部,现在干部找我们,亲近多了。” 崇信县资源富集,县里制定了很好的发展规划,但由于不少干部工作漂浮,对群众的需求不闻不问,基层群众意见较大。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中,县委在听取各方意见后,于今年4月推行干部在一线创业、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的“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并建立在工作一线识别和选拔干部的用人机制。 几个月来,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变,初步形成了干部创业奔一线,群众致富看一线,工作推动在一线的工作机制。县委书记曹复兴说:“干部走入一线、走近群众,作风变了,工作实了,思想解放了。”县里原有新窑、新柏两个中小煤矿,由于缺乏资金改扩建,一直不死不活,今年上半年县领导深入煤矿调研后,将两矿无偿“嫁”给华煤集团。目前,华煤集团已经投入技改资金5442万元,企业已实现利税410万元。 9月7日是休息日,记者在黄花乡采访时看到,县水务局和乡领导都头顶烈日奋战在杜家沟人畜引水工程工地上。县水务局局长温珍珠说:“群众缺水吃是大事,我们几个月不休息算不了啥。”········· 引水修路心相连 定西市临洮县五户乡五丰村地处深山,干旱缺水,村民世世代代都吃泛着绿毛的窖水。今年春季逢大旱,村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挑水吃,往返一趟需要2个多小时。村支部成员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大家认识到,缺水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村支部应该竭尽全力办好。 村支部几经周折,在离村4公里的山腰处找到了水源,顾不上过年,就组织村民们开始打井。苦战5个月,他们终于在今年8月打出一眼深110米的自流井。村里人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使300多亩旱田变成了水浇地。水给村民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增强了村民们对党支部的信任。65岁的村民杨增青感慨地说:“致富少不了党组织的带领啊。” 制约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是道路问题。该县山大沟深,不少村庄不通车,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要求修路的呼声一直很高。 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帮助群众修路作为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个突破口抓,筹集资金修筑桥涵,还把各科局的11台推土机集中用于修路。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许多穆斯林群众在斋月里也不减劳动量。陈家集乡的路本来计划修6米宽,不少地方的群众却积极修到了8米。一些因修路被毁了庄稼、占了地的村民也没有怨言:“修路是造福后代的事,我们累点、毁些庄稼都值得很!”陈家集乡下山庄自然村村民马拜克指着直通家门口的新路说:“我们生产的东西能送出去了,盖房子的砖瓦也能拉上来了,政府办了件大好事。”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如今全县共完成乡村、村社公路124条403公里,村村、社社都通了公路。与此同时,干部在与村民一同修路中拉近了距离,融洽了关系,村民们告诉记者,修路把老百姓和干部的心连在一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