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局是我太爷捐建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2日01:12 天津日报 | ||||
牛痘局是我太爷捐建的 “经过了150余年的风风雨雨,当年的保赤堂还健在吗?几经周折,在几位老住户的指引下,记者终于在现在中山中学后面二道街的小胡同内,找到了保赤堂的旧址,现在已经变成了住满居民的大院。”正是此前记者的这篇文章,使得王守惇老人关注起了青报,对于牛痘局的发现,又勾起了老人的另一个回忆。因为,王守惇就是当年捐出二道街牛痘局的天津
王守惇说,王莲品(1800—1875年),名敬熙,读书世家,道光年间天津大盐商,著名诗人;曾被钦加四品衔,赏戴花翔后选员外郎,诰封中宪大夫(正四品)。王莲品祖籍山西蒲州永济,王家在明代万历年迁居天津,从王莲品之父王宸章一代开始,经营盐业,到王莲品接手后,王家成为天津著名盐商。虽然王家是盐商,但却是亦商亦文,王莲品与当时的文化名流往来频繁,吟诗唱赋,研磨书法,自身诗文亦有所成,其诗文汇集编成《莲品诗钞》,收录诗文130余首。王莲品旧宅(今老城厢府署街69号)中有南书房,当时的著名画家、北派花鸟画创始人司马绣谷,诗人于右祜、武云章等人经常在此与他吟诗答对。王守恂在天津时,与赵元礼、李叔同等人吟诗作赋、相互唱和。 王老先生说,曾祖父王莲品特别喜爱莲花,他所居住的地方不是筑有莲花池,就是备有莲花缸。当时他所居住的九阶三进的院落,房屋高达三米,一米多宽的回廊环绕其间,第一进院落中就设有莲花池,足见他对莲花的喜爱。他自己写过一首题为《自赠》的诗,其中有:“百折千磨幻中幻,好从火宅种青莲”。我曾祖绰号“王七皇上” 除了经商、研究诗文外,王莲品对于公益事业特别热心。王守惇说,除了捐宅给牛痘局,王莲品还出资修建了天津城北门的石路,方便了进出城的百姓;牵头组织成立“泽尸社”,义务安葬无钱下葬的平民百姓;成立“延生社”,每年冬至起到开春,向穷人施舍粮米帮助渡过难关。 由于当时王莲品家中财力雄厚,再加上乐善好施,而且生活中经常有新奇的方式创举,所以当时的百姓给他起了一个“王七皇上”的绰号,后来这个事情被慈禧太后知道,慈禧下令严查,准备治罪,后来得知这个绰号是因为王莲品的义举所得,慈禧这才转怒为喜,不但没有治罪,反而诰封王莲品为中宪大夫,赏戴花翔后选员外郎,并且准许盖官房,在天津传为美谈。而天津文庙博物馆的邵红女士在考证这一段历史后追记到,盐商文化和仕子文化相融合,结束了凭借结交文人抬高自己身价而附庸风雅的历史。本报记者黄卫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