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河北省为抗击非典献身的优秀共产党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6日08:42 河北日报 | ||
这是12份用生命写就的答卷,鲜红的字符诠释着燕赵赤子对党、对人民的忠诚。 从4月19日打响抗击非典的第一枪,到第三战役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我省先后有12位优秀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奏响了燕赵抗击非典交响曲中最恢弘的乐章。 时间定格在2003年5月5日凌晨2时,年仅35岁的肥乡县公安局东漳堡派出所民警冯志杰 同一天晚上,永年县姚寨乡。忙碌了整整一天的乡党委书记刘贵林刚端起饭碗,就接到一个门市高价出售消毒液的举报。他立即带上两名同志赶去调查。之后,他又来到309国道和邯临路,将所有检查站查看一遍。回到乡里,已近24时了,但考虑到民工返乡的严峻态势,他又挑灯起草《关于完善外返人员隔离控制方案的几点意见》。文稿尚未写完,刘贵林就趴在了办公桌上,再也没有醒来……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面对考验,12名党员做出了一致抉择: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其献身死得其所。他们以生命为注脚,生动地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集中展现了燕赵共产党员公而忘私的崇高情怀。 生命诚可贵,民生价更高———在群众安危受到疫情威胁、自身生命面临病魔逼迫的关头,他们义无反顾奔向前线,用罹病之躯为群众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4月23日,怀安县抗非典战役打响时,太平庄乡纪委副书记孙卫山也接到了“肝癌、结肠癌晚期”的诊断书。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瞒着组织、家人悄悄烧掉诊断结果,吃住在所包村指导抗击非典,一直到6月7日去世。45天中,除了回家取过两次衣物,他没离开过村庄一步。 阵阵北风夹着冰冷的雨点洒落下来,5月10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伙房乡八号地村气温骤降。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村医于海洲得知一位村民高烧不退,立刻让老伴准备药箱。老伴拦阻说:“路这么远,天这么冷,你都肝腹水了,就别去了!”于海洲却严肃地说:“非典疫情容不得一丝疏忽,只要我还能动就得去。”也就从这天起,他的病情迅速恶化,5月18日因深度肝昏迷离开人世。 “没事,我能挺得住。”这是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育才街派出所民警王二辰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尽管身患肾癌,他仍主动要求到一线巡查,对辖区内歌厅、网吧等公共场所防治情况逐一排查。5月26日,在一家美容美发店检查时,这位硬汉突然晕倒,以身殉职。 春蚕到死丝方尽————在或长或短的抗非典历程中,他们立足本职、冲锋在前,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6月2日早晨,连续熬了几个通宵的行唐县上碑镇政府干部吴三海感到身体不适,就到医院测了一下血压,结果高压达到160。医生劝他休息,可他心里惦记着一名刚从疫区返乡的民工,就简单吃了几粒降压药,忙着往分包的太子庄村赶。入户测体温、带领村干部搭建隔离帐篷,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吴三海再也坚持不住了…… “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哪能往后缩?”明知心脏不好不能劳累,顺平县石门庄村个体医生石五林依旧主动请缨为隔离人员测体温。从4月26日起到5月5日去世,他昼夜坚守在村口检查站,连一日三餐都由老伴送到村口的桥墩上。 “快去找支书帮我请个假,要是我实在好不了,你千万要替爹站好这一班岗……”5月6日,输液抢救期间,藁城市兴安镇南董家庄村71岁的老党员董保中仍不忘叮嘱儿子。10多天来,他不要任何报酬,坚持为村里把守路口,成为抗击非典战役中牺牲的年龄最长的共产党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倒下的是一个个身躯,立起来的却是一座座丰碑。 5月15日,本来是清苑县望亭乡小望亭村党支部副书记夏青春的轮休日,但已经连续几天加班的他仍旧放心不下村里的防控事宜,一大早便来到村口检查站检查。紧接着,又匆匆赶到返乡人员家中做工作。上午11时,由于过度劳累,他倒在途中,手里还紧紧攥着16户未返乡人员的名单。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村上下团结一心,尽管毗邻最早发现疫情的保定市区,却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 “关键时刻,支部要挺得起,立得直。”临西县河西镇常园村党支部书记周长明喊响口号。他组织村里146名民兵成立了抗击非典应急小分队,将40多名党员、团员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划分为宣传、治安、巡逻等8个小组,并实行支委包片、党员包巷、村民代表包户责任制,层层严防死守。而他自己则日夜巡防,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事必躬亲,严抓落实。5月10日,在为新返乡人员逐户悬挂“医学重点观测户”标牌时,大名县沙圪塔乡东庄村村委会主任祖峰走路已经很吃力。但他仍咬着牙,事无巨细地安排防非工作,5月17日,在核对户口册时突发心肌梗塞。而身为桃城区抗非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组长,无论是会议的筹备、器械药品的购置,还是工作人员的日常饮食起居,康恩都亲自操作,精打细算。在他就职短短的20多天时间,就为指挥部节约资金近10万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名英雄儿女走了,留下的是一曲撼天动地的正气歌。有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何愁前方路遥水险。本报记者 王 瑛 张丽辉
两性学堂--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