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典告诉我们什么 5万元吐痰罚款的背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13:56 浙江日报 | |||
本报记者秦军2003-6-11 6月9日,在杭州汽车东站,多位随地吐痰者在城管人员的要求下,无奈地擦去吐在公共场所的痰迹。 自5月9日杭州市出台《关于从重处罚违反环境卫生管理等行为的通告》以来短短一个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数字。非典时期,人们对卫生习惯有了全新的认识,全社会对随地吐痰也加大了监管的力度,但这一卫生陋习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已在中华大地沿袭了数千年。据抽样调查,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有随地吐痰的习惯。100多年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已在文章中呼吁,一定要革除随地吐痰的陋习。可现在,国人脑后的长辫子早已消失,随地吐痰等陋习却沿袭至今。 随地吐痰等陋习不仅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还会给人们生命健康和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病人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有些病菌对外界的抵抗力极强,如葡萄球菌在干燥环境中可生存数月;肺炎链球菌在无阳光直射的干燥痰中可存活一至两个月;导致非典流行的罪魁祸首冠状病毒能在痰液里存活38个小时。 “从理论上讲,只要一个非典患者通过吐痰传染给另一人,再由另一人传染给下一人,如此循环吐痰21次,那么,大多数杭州人都会被感染上非典。”浙医一院传染科一位医生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彻底革除随地吐痰这一陋习,全国许多地方借抗非典之力,纷纷出台“重典治痰”的措施,如杭州、广州对每位随地吐痰者罚款50元,北京、上海各罚款100元、200元;香港则规定:对于随地吐痰者,执法人员可向他们发出传票,由法庭裁定,最高可罚款1万港元。各地力度不可谓不大! 可是,仅仅依靠罚款远远不够。据了解,杭州市区目前共有近千名城市执法行政人员,平均每名执法人员要负起2000余人的监督责任,不要说城市里角角落落的地方无法得到监管,就连大街上随便吐一口痰恐怕也很难发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素质,加强个人内在道德约束。 但,要完全革除随地吐痰这一陋习,在他律和自律的同时,还需要一种力量! 近日遇到的一件事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日前,记者随城市执法人员到杭州武林广场巡查,有人扑地吐出一口浓痰,城管人员要按规定罚款。吐痰者强词夺理,试图开溜,不料市民越聚越多,众口一词指责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最后,此君不得不承认错误,拿纸擦去痰迹,并接受了处罚。这件小事说明,对于随地吐痰,有比罚款和道德自我约束更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全民监督,在全社会营造随地吐痰可耻的浓厚氛围,让随地吐痰的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最近,一位朋友从德国回来。他说,刚到德国的时候,由于对垃圾分类还不是特别熟悉,他把一些塑料制品丢进了生活垃圾箱,不料被一位德国邻居“逮”住了,这位邻居硬是敲开他的门,告诉他这种垃圾应该如何正确放置,还不厌其烦地给他上了一堂如何正确扔垃圾的“课”。德国人不但自己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定,还常常爱管“闲事”,督促别人也这样做。 我们就要倡导这样的多管“闲事”。假如说,生活中看到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人人都能挺身而出,提醒之、教育之、痛斥之,一时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料想不文明者不会也不敢再犯了。相反,各人“自扫门前雪”,对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视而不见,那就在事实上纵容了这些不良行为。 由于非典的出现,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改变习以为常的不良生活习惯。当前,许多地方都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应该把彻底革除随地吐痰等陋习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乘胜追击,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当监督员的新风尚,使一些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敢再随地吐痰。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应推出有关市容、环境等方面更完善的管理措施,如在一些广场、马路两旁或公共汽车站牌下,每隔100米或200米就设一个垃圾箱,垃圾箱下还可放置纸盒,供吐痰者抽取使用等等。 严格执法,有效管理,百姓自律,再加上人人监督,多管齐下,更文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离我们不远了,随地吐痰等陋习必然会悄然离去。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