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成功蓄水至135米水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11:04 石狮日报 | ||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6月10日电 据来自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最新消息,截至6月10日22时,三峡水利枢纽坝前水位达到135米,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蓄水100亿立方米,比原计划提前5天达到蓄水目标,为三峡恢复通航和首批机组发电创造了条件。 据介绍,水位达到135米后,三峡水利枢纽坝前坝后水位形成了65米左右的落差,库容从6月1日正式蓄水时的23亿立方米左右提高到了123亿多立方米。6月10日22时,三峡工程坝 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的三峡工程到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时,库容达23亿立方米。 随着蓄水的顺利进行,10日,已有两台机组率先进入启动试运行阶段。16日,三峡还将恢复通航。 “蓄水的成功,意味着三峡工程经受住了大自然的首次检验。”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张超然说,“三峡工程浓缩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代人的追求与奋斗,是中华民族治理江河,走向复兴的里程碑。” 他告诉记者,“在长江上游,三峡总公司正在着手动工兴建总装机容量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的4个梯级水利枢纽。中国开发治理长江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峰,拥有3600多条支流,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其流域涉及全国18个省份,人口逾4亿,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3。 在孕育文明的同时,长江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汉初至清末的2100多年间,长江平均每10年爆发一次洪灾。仅上世纪30年代的两次大洪水,就吞噬了近30万人的生命。根治长江水患,成了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 早在18世纪末,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平水患、兴水利”的主张,并将在三峡建坝的设想写进了其后来的《建国方略》。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这一伟大的构想仍然摆脱不了幻灭的命运。 建国后,三峡工程纳入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然而,国际风云的变幻和国家财力的贫弱,使一代伟人“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畅想,最终成了全国亿万人民的一种迫切而美好的企盼。 上世纪70年代,在国家财力和科学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新中国政府调动百万军民,首次横断长江,修筑了葛洲坝水电枢纽,为兴建三峡工程奠定了基础。 1992年,总投资达1800亿元的三峡工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人大表决的大型工程。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绝大多数赞成的表决结果,将这一人民的意愿,转化为国家的意志。 在历时10年的施工实践中,三峡建设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技术难题,创造了数以百计的世界之最,挥就了新时代一个民族的“治江史诗”。 如今,这一全球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傲然屹立在中国版图的正中心,构起一幅“高峡”与“平湖”相映成趣、和谐共处的壮美画卷。 静静的平湖,依偎在无言的高山峡谷之间,仿佛展示着一个民族的光荣。(新华)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