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见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16:33 | ||
盛世兴,国梦圆。面对平缓涌升的高峡平湖,年近七旬、一直在建设一线直接指挥圆梦之战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十年建设的风风雨雨顿涌胸怀:能够参与三峡工程,真是机遇偏爱,人生极幸。三峡工程的每一步推进,都使我们这些建设者强烈地感受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如此浩大的复杂工程,不遇盛世只是梦。试想,如果没有国家安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邦交和平、民族精神这五大要素支撑的盛世之功,三峡之梦何以得圆? 陆佑楣的感慨,凝聚着成千上万的三峡工程圆梦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和不同的经历中发出的共同心声。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动迁百万沿江居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在三峡工程上游分管移民工作的甘宇平怎能忘记,为了走出“开发性移民”破解世界难题的路子,库区成千上万移民干部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走千家,串万户,帮助移民建房迁居,发展生产,许多人累倒在移民工作岗位上;装着一个个移民兄弟通晓大义的悲壮情怀:舍小家、为大家,捧先骨、携老小,一步三回头…… 梦圆时节,以张光斗为代表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们,也是别一番经历,同一种情怀。1989年11月,面对三峡工程的激烈争论,他上书中央领导,直言日益紧迫的水资源危机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力陈把水利列为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必要性。上任不到半年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看信后,当即批示:在考虑“八五”计划时,得认真研究水的问题。 无论是为三峡工程奉献一生、双目失明的第一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三峡工程重新论证时才参加进来的水利水电科学家潘家铮,还是为三峡建设攻克工程、环保、生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创造了数百个世界第一的无数科学技术工作者,都从各自的经历中产生了和张光斗先生一样的感慨:科学尊,国运兴。政治尊重了科学,政府决策才能符合规律,利泽千秋。 不容置疑,在中华民族三峡梦波折起伏的背后,财力不支始终是一个重大制约。然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党组书记、负责筹资理财的副总经理李永安曾自信地宣称:三峡工程从来没有为资金发过愁。三峡工程,最费思量的不是能不能筹到资金,而是怎么用最低的资金成本,合理地配置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李永安认为,在国内生产总值十年间从3万亿元增长到10万亿元的大背景下,三峡工程至今投资的910亿元只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125%,占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34%。李永安介绍,我们经过精心理财,已将工程动态投资预算总额从2039亿元控制到1800亿元以内,正在努力再降低一些。 (山西晚报)
订阅非常笑话 掌握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 | ||